[发明专利]一种香菇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600.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树楷 |
主分类号: | A23F3/32 | 分类号: | A23F3/3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速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菇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速溶茶品种繁多,品质混杂,如何提供一种泡制简单方便、极易溶解的粉末状茶,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当属以香菇为主的速溶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菇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香菇速溶茶,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作而成,
香菇原浆8%、茶味原浆14%、麦芽糊精18%、细糖粉77%、柠檬酸1.6%、香兰素0.8%。
一种香菇速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香菇清洗:选择无霉变的新鲜香菇或干制菇柄及冷冻菇柄,在一定压力的净化水中迅速漂洗干净;
步骤二:香菇切碎:把香菇柄切成薄片或碎粒;
步骤三:香菇汁浓缩:以干菇粒与水之比为l:10,鲜菇与水之比为1:5,冻菇柄与水之比为1:6,进行三次浸提、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备用;
步骤四:绿茶浸提:绿茶以1:8的比例加水浸提,待水沸时,倒入茶叶,在100℃下浸煮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70℃以下,并及时过滤,为一次浸提液,将滤渣以1:4的用水量进行第二次浸提,并加酶液浸提,过滤,合并2次浸提液,浓缩备用;
步骤五:混合、造粒:先将固体配料混合均匀,再按比例分别加入香菇原浆与茶叶原浆,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摇摆式造粒机进行造粒;
步骤六:干燥、包装:然后输入离心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温度为90-100℃,含水量在13%以下,迅速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定量分装即为成品。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其长度为5mm以下。
所述的步骤四中的采用密闭式回流法。
所述的步骤五中的在真空度300毫米汞柱50-60℃下干燥2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的速溶茶相比由于本发明具有多种配料精制而成,特别是香菇为主,所以本发明产品具有营养全面。本发明方法采用密闭式回流法造粒,使得本产品具有泡制简单,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香菇速溶茶,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作而成:
香菇原浆8%、茶味原浆14%、麦芽糊精18%、细糖粉77%、柠檬酸1.6%、香兰素0.8%;
上述香菇速溶茶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步骤一:香菇清洗:选择无霉变的新鲜香菇或干制菇柄及冷冻菇柄,在一定压力的净化水中迅速漂洗干净;
步骤二:香菇切碎:把香菇柄切成薄片或碎粒;
步骤三:香菇汁浓缩:以干菇粒与水之比为l:10,鲜菇与水之比为1:5,冻菇柄与水之比为1:6,进行三次浸提、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备用;
步骤四:绿茶浸提:绿茶以1:8的比例加水浸提,待水沸时,倒入茶叶,在100℃下浸煮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70℃以下,并及时过滤,为一次浸提液,将滤渣以1:4的用水量进行第二次浸提,并加酶液浸提,过滤,合并2次浸提液,浓缩备用;
步骤五:混合、造粒:先将固体配料混合均匀,再按比例分别加入香菇原浆与茶叶原浆,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摇摆式造粒机进行造粒;
步骤六:干燥、包装:然后输入离心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温度为90-100℃,含水量在13%以下,迅速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定量分装即为成品。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其长度为5mm以下。
所述的步骤四中的采用密闭式回流法。
所述的步骤五中的在真空度300毫米汞柱50-60℃下干燥25分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树楷,未经陈树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钢门窗生产用钢材切割防护装置
- 下一篇:新型下联板铣槽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