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6242.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苏玉香;孟令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8 | 分类号: | B63B59/08;C08L71/02;C08K13/02;C08K3/08;C08K3/36;C08K3/26;C08K3/04;C08K3/3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水下 船体 附着物 机器人 | ||
1.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为长方体,侧面设置有推进器(8),所述推进器(8)上设有桨叶(801),所述桨叶(801)内部中空,中部设有隔板(801a),隔板(801a)上下表面与桨叶(801)中空内壁之间连接有均布的支撑条(801b),底面均布四个清扫器(9),表面中部设有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表面连接有控制面板(2),蓄电池(3)表面还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太阳能接收板(4),所述机架(1)表面四周均设摄像头(6)和探测灯(7),所述机架(1)一侧面还连接有吸附装置(5);所述机架(1)各侧面中部通过连接杆(10)与推进器(8)连接,所述推进器(8)表面连接有声纳探测仪(802);所述支撑条(801b)与隔板(801a)的夹角α为30°~60°,所述支撑条(801b)与桨叶(801)中空内壁连接处呈弯钩状;
所述清扫器(9)为圆柱形,内部设有一内圆柱筒,所述内圆柱筒上部为收集腔(901),内圆柱筒中部设有收集板(905),收集板(905)表面设有梯形孔,所述收集板(905)底面连接有齿轮泵(906),所述齿轮泵(906)的转轴上设有吸流叶片(907),转轴顶部连接有圆盘形的网板(903),所述网板(903)底面均布有钢刷(904),所述内圆柱筒与清扫器(9)壳体内壁形成涂料室(902),所述涂料室(902)下部设有开合板,所述清扫器(9)底部外臂均设有毛刷(9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部设有存储腔(101),所述收集腔(901)与存储腔(101)连接,连接处设有孔板(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侧面通过连接轴(509)与机架(1)侧面连接,所述连接轴(509)底部连接有两根可绕连接轴(509)转动的支撑杆(502),所述支撑杆(502)上设有PLC控制器(503),另一根支撑杆(502)上连接有水泵(505),所述支撑杆(502)底部连接有三通阀(508),所述三通阀(508)其中一支连接有吸盘(501),一支连接水管(504),所述水管(504)另一端与另一根支撑杆(502)上的三通阀(508)连接,一支连接喷头(507),与喷头连接处设有电磁阀(506),所述PLC控制器(503)分别与两个支撑杆(502)上的电磁阀(50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05)与水管(504)连接,所述吸盘(501)底部设有半球形密封腔(501a),所述密封腔(501a)表面设有弧形撑板(501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801b)直径与桨叶(801)的壁厚比为0.4-0.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62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气垫提升船体浮力的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烘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