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0560.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朴俊泳;金渊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20/50 | 分类号: | B60W20/50;B60W10/06;B60W10/02;B60W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使发动机离合器故障情况下的行驶距离最大化。一种控制在第一电动机和发动机之间安装有发动机离合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法包括: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发生故障的确定,确定发动机离合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是打开状态的确定,仅驱动第一电动机,和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不是打开状态的确定,启动发动机。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71473优先权,其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如同在本文中全面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使发动机离合器故障情况下的行驶距离最大化的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混合动力汽车(HEV)是使用两种动力源的汽车,并且这两种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和电动机。这种混合动力汽车与具有单独的内燃机的汽车相比,具有优异的燃料效率和动力性能,并且有利于减少排放废气,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
根据被驱动的动力系统的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以两种驾驶模式运行。一种是仅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汽车(EV)模式,另一种是通过同时运行电动机和发动机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HEV)模式。在采用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安装电动机和发动机离合器(EC)的并联型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离合器在EV模式下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在HEV模式下处于闭合状态。闭合状态可以被分成滑动状态和锁定状态,其中滑动状态允许离合器片之间的滑动,并且因此输入端和输出端的RPMs(每分钟转数)可以不同,而锁定状态,其中通过离合器片的直接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RPMs是相同的。
然而,由于机械故障或控制误差,可能发生发动机离合器固定到任意状态(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称之为“卡住”)。特别地,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而改变干式发动机离合器的状态时,如果采用自锁结构来保持相应的状态,而没有单独的控制,卡住变得更加糟糕。
如果发生这样的卡住或发生不能确定发动机离合器的状态的故障,则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被控制为在所有情况下仅使用电动机来驱动。然而,无论发动机离合器的状态或驱动负荷如何,这种控制都会使混合动力汽车仅使用电动机进行驱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快速的电池消耗,并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难以确保足够的移动距离将混合动力汽车转移到安全区域,增加事故风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在发动机离合器故障情况下,使行驶距离最大化。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鉴于发动机离合器卡住情况下汽车的行驶状态,使行驶距离最大化。
本公开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内容时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得教导。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目的,如在此呈现并具体描述的,一种控制在第一电动机和发动机之间安装有发动机离合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法包括: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发生故障的确定,确定发动机离合器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是打开状态的确定,仅驱动第一电动机,和响应于发动机离合器恰好故障之前的状态不是打开状态的确定,启动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0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