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3266.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6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温海林;龚华旭;陈庆渺;周鸿;柯维再;张婷;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5 | 分类号: | C08L83/05;C08L83/07;C08K9/06;C08K3/08;C08K3/02;C08K3/36;C09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12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导热吸波材料由包含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得:200~400重量份的乙烯基有机硅、150~550重量份的硅氢基有机硅、0.1~5重量份的含氢硅油、50~400重量份的铁硅铝合金磁粉、20~300重量份的SiO2粉、0.1~10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0.005~0.5重量份的铂金催化剂和20~500重量份的溶剂。本发明采用上述特定种类的组分以特定比例搭配,使所得导热吸波材料对Kα电磁波具有优异的吸波效果,产生较好的电磁吸收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及物理机械性能,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提高电磁材料本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屏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日益增大,电子产品释放的电磁波,会给周围的其它电子设备带来电磁干扰,使其工作异常;同时,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通过对人体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的干扰而改变系统均衡,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能够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根据频率的不同(由低频率到高频率),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其中,无线电波根据波长不同又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超短波、短波等,其中的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称为微波波段,所述微波波段具体又可细分为多个不同的波段,其中,Kα波段电磁波频率为26~40GHz、波长为0.75~1.13cm。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电磁波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绕射或吸收等,同一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作用和传播速度不同;同样的,不同频率段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作用和传播速度也往往不同。因此,如何较好的治理各种电磁波污染亦成为较为复杂的难题。
目前,在电磁波污染防护方面,大多采用的是电磁波反射材料,这种方法可将照射到某种物体的电磁波反射出去,虽然解决了对某种物体的防护作用,但反射出去的电磁波势必又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以往的电磁屏蔽材料通常导热性较差,而随着集成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和大功率LED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迅速积累和增加,会对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较大威胁,且对屏蔽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也提出了考验。因此,如何更有效的防止各个波段的电磁辐射和干扰、减少电磁辐射危害,以及同时保证屏蔽吸波材料良好的导热性等对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开发轻薄、吸收电磁波效果好、导热效果好、机械性能强的材料已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本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导热吸波材料对Kα电磁波具有优异的吸收效果,同时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吸波材料,由包含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得:
优选的,所述乙烯基有机硅包括低粘度乙烯基聚硅氧烷和高粘度乙烯基聚硅氧烷;
所述低粘度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1000mPa.S;
所述高粘度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0~200000mPa.S;
所述硅氢基有机硅包括低粘度硅氢基聚硅氧烷和高粘度硅氢基聚硅氧烷;
所述低粘度硅氢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1000mPa.S;
所述高粘度低粘度硅氢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20000~150000mPa.S。
优选的,所述低粘度乙烯基聚硅氧烷具有式(1)所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