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及制备方法、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0022.3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4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红;杨璟;周小斌;陈仕权;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B29C45/14;B29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制备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提出了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次模内注塑,形成内部注塑件;通过第二次模内注塑,在所述内部注塑件以及注塑膜片之间形成支撑结构,以便获得所述壳体。由此,通过将内部注塑件以及支撑结构分步注塑,可以利用熔融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形成内部注塑件,可以形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注塑件;利用熔融温度较低、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形成支撑结构,可以保证该壳体的整体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壳体及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工业产品不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对其外观、质感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目前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采用弧度较大的一体式壳体,以提升用户体验。近年来,模内装饰注塑技术(Insert Mold Three-dimensional decoration,IMT,或称为模内注塑3D装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壳体的制造领域。IMT形成的产品的具体结构可以为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间印刷图案层,背面注塑层。因为图案层位于中间,所以可使产品清晰度高、立体感好、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褪色。
然而,采用模内注塑技术形成的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采用IMT或IML技术制备的壳体,普遍存在注塑质量以及壳体的机械性能无法兼顾的问题。具体的,对于同种注塑材料而言,如聚合程度高,通常机械性能较好,但熔融温度也较高。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若采用聚合程度较高的塑料材料进行注塑,有利于形成复杂精细的注塑结构,且注塑质量较好。但是注塑温度较高,在注塑过程中,注塑的塑胶原料对膜片以及油墨的冲击作用大,膜片容易变形,发生冲墨等问题。而如降低注塑温度,虽然注塑过程中膜片不易变形,不易发生冲墨等问题,但由于聚合程度较低,无法形成精细复杂的注塑结构,不能满足壳体的外观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也无法保证整个壳体的机械强度,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需要额外增设诸如加强筋、金属支撑结构等,一方面增加了工序,另一方面增加了壳体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壳体整体的厚度,不利于移动终端整体厚度的减薄。因此,目前利用IMT或IML技术制备的壳体,难以兼顾注塑质量以及壳体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壳体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次模内注塑,形成内部注塑件;通过第二次模内注塑,在所述内部注塑件以及注塑膜片之间形成支撑结构,以便获得所述壳体。由此,通过将内部注塑件以及支撑结构分步注塑,可以利用熔融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形成内部注塑件,可以形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注塑件;利用熔融温度较低、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形成支撑结构,可以保证该壳体的整体机械性能。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壳体是利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壳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包括依次形成的内部注塑件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内部注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构成所述内部注塑件以及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不同;注塑膜片层,所述注塑膜片层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内部支撑结构的一侧。由此,该壳体可以兼顾注塑质量以及壳体的机械性能,可节约应用该壳体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前面所述的,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主板以及存储器;屏幕,所述屏幕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与所述主板相连。由此,该移动终端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基线的地铁隧道三维变形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原子吸收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