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7291.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庄义庆;杨红福;陈宏州;姚克兵;周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12 | 分类号: | A01N47/12;A01N43/56;A01P5/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氟唑菌酰羟胺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农药制剂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是我国水稻常见的两种种传病害。其中水稻恶苗病由于常年使用咪鲜胺浸种,导致致病菌对咪鲜胺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防治效果下降。水稻干尖线虫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该病虽然叶部症状轻微,但由于干尖线虫在水稻小穗分化时刺吸危害穗原基而导致每穗粒数下降,千粒重减轻,重发年份常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杀螟丹作为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药剂已应用达30多年,虽然对干尖线虫还具有一定防效,但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该药剂和其他药剂的复配加工剂型仅局限于可湿性粉剂等少数剂型,而且容易降解,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明显。
氟唑菌酰羟胺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可适用于多种作物,对白粉病和叶斑病的防效显著,此外,还可防止由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分子式为C16H16Cl3F2N3O2。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水稻恶苗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咪鲜胺产生抗药性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浸种复配药剂,可以有效的防治干尖线虫和抗性恶苗病,而且有效成分亩用量明显降低。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杀螟丹。水稻恶苗病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水稻干尖线虫病感病种子是最初侵染源,上述病虫害均为种传病害。氟唑菌酰羟胺与杀螟丹的作用机理不同,申请人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时,发现利用作用机理不同的两种组分复配,起到了协同作用,可以显著的降低氟唑菌酰羟胺防治水稻恶苗病时的用量且提高防效,也可以显著的降低杀螟丹的有效成分用量并提高其对干尖线虫的防效,故利用本发明浸种水稻种子,可以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害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杀螟丹的重量比为200:1-1:40。
进一步地,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杀螟丹的重量比为20:1-1:15。
进一步地,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杀螟丹的重量比为5:1-1:5。
所述组合物配制成乳油、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微胶囊悬浮剂,所述组合物中活性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0.001-90%。本发明组合物优选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
所述组合物中活性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50%。
上述组合物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按照重量份计,各组分用量如下:
杀螟丹:0.25-4份;
氟唑菌酰羟胺:0.6-4.8份;
表面活性剂:1.5-4.5份,表面活性剂可以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和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扩散剂:0.6-1.6份,扩散剂可以选自扩散剂NNO、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扩散剂NNO。
填料:30-100份,填料可以选自高岭土、尿素、滑石粉、硅藻土、硫酸铵、硫酸钠、膨润土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高岭土。
上述组合物配制成水乳剂,按照重量份计,各组分用量如下:
氟唑菌酰羟胺0.3-4.8份;
杀螟丹:0.2-3.2份;
助剂:0.3-0.7份,助剂可为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农乳700#,农乳300#、农乳100#和农乳60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磷酸脂类表面活性剂中的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表面活性剂:0.2-0.7份,表面活性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醚磷酸酯、斯盘60和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防冻剂:0.5-0.8份,防冻剂可为丙二醇、乙二醇和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丙二醇。
水:40-50份。
上述组合物配制成乳油,按照重量份计,各组分用量如下:
氟唑菌酰羟胺:0.6-1.2份;
杀螟丹:0.8-1.6份;
溶剂:25-100份,溶剂可为植物油、丙酮、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植物油。
上述组合物配制成乳油时,可在乳油组分中加入如下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7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