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换水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1202.7 | 申请日: | 201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2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扫地 机器人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换水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诸如近些年来,扫地机器人不再是富有家庭的奢侈用品,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使用上了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无需任何认为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家庭底面的全面或定点清扫,并实现自动充电。一般的扫地机器人包括行走装置、清扫装置和控制检测装置,行走装置主要实现转弯和直行,清扫装置主要实现底面上的垃圾进行清扫,现在的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装置主要采用离心电机旋转产生负压的原理吸取垃圾,而控制检测装置一般包括较多的传感器,实现对清扫路线的布局、防清扫和防跌落的功能。
而现在的部分扫地机器人也具有拖地功能,主要是在扫地机器人的下底面加装百洁布,并在扫地机器人的壳体内内置水箱,实现百洁布进行拖地,但是由于百洁布需要人工换洗,扫地机器人在经过灰尘较多的区域内时,百洁布变脏,扫地机器人在继续行走的过程中,会将其他干净的地方同样抹脏,拖地功能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拖地效果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换水控制系统,还提供便于换水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换水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水质检测装置和换水基座,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光敏传感器、两个液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的两个光敏传感器和两个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两个液位传感器分别位于清洁盒和加湿盒内,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清洁盒的清洁盒槽和安装加湿盒的加湿盒槽,所述的清洁盒和加湿盒均采用透明的材料,所述的光敏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的其中一个光敏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清洁盒槽的两个对立面上,当清洁盒位于清洁盒槽中时,所述的光敏传感器位于清洁盒的盒壁与清洁盒槽的槽壁之间,其中另一个光敏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加湿盒槽的两个对立面上,当加湿盒位于加湿盒槽内时,所述的光敏传感器位于加湿盒的盒壁与加湿盒槽的槽壁之间,所述的清洁盒和加湿盒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均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的所有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进水口位于相应盒体内的一端设置有花洒,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壳体上均设置有容纳两个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通道;所述的换水基座包括限位触发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控制子系统、与进水口适配的进水管和与出水口适配的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均为锥体,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相应设置有锥体凹腔,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锥体的表面为磨砂面,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锥体凹腔的表面也为磨砂面,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伸缩结构,所述的进水管连接有进水水泵。
为了便于设置智能扫地机器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行走装置、清扫装置、拖地装置和控制检测装置,所述的拖地装置包括若干支撑辊、传送带、清洁盒、加湿盒和电机,所述的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第三支撑辊、第四支撑辊、第五支撑辊、第六支撑辊和挤压辊,所述的第二支撑辊和第六支撑辊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第三支撑辊和第五支撑辊均位于第二支撑辊与第一支撑辊之间,第二支撑辊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高于第一支撑辊所在的水平面的位置,所述的第四支撑辊与挤压辊接触,所述的第三支撑辊位于清洁盒内,所述的第五支撑辊位于加湿盒内,所述的传送带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第三支撑辊、第四支撑辊、第五支撑辊、第六支撑辊、第一支撑辊形成一个闭环,且传动带从第四支撑辊与挤压辊之间穿过。
为了便于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清洁盒的进水口和加湿盒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进水通道,所述的清洁盒的出水口和加湿盒的出水口相连通形成出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1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