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避撞方法、车辆避撞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3007.1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地平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4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正见永申律师事务所 11497 | 代理人: | 黄小临;王怀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车辆避撞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车辆相对于第二车辆的相对行驶参数,其中,所述相对行驶参数包括行驶偏向角度,所述第一车辆具有第一避撞装置,所述第二车辆具有第二避撞装置,所述第一避撞装置至少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车辆侧的第一子避撞单元和第二子避撞单元,且所述第二避撞装置至少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车辆侧的第三子避撞单元和第四子避撞单元,所述第一子避撞单元和所述第三子避撞单元之间匹配,所述第二子避撞单元和所述第四子避撞单元之间匹配;
获取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中的在前车辆的车辆特性参数,所述车辆特性参数包括在前车辆的重心偏向角度;以及
根据所述相对行驶参数和所述车辆特性参数来确定所述第一避撞装置和所述第二避撞装置之间的作用力的参数,所述作用力由所述第一避撞装置所生成的第一作用场与所述第二避撞装置所生成的第二作用场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并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产生碰撞,
其中,根据所述相对行驶参数和所述车辆特性参数来确定所述第一避撞装置和所述第二避撞装置之间的作用力的参数,包括:
响应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不等于零,比较所述行驶偏向角度与所述重心偏向角度;
响应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大于所述重心偏向角度,设置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同侧的所述第一子避撞单元与所述第三子避撞单元之间的第一作用力为斥力,并且设置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异侧的所述第二子避撞单元与所述第四子避撞单元之间的第二作用力为引力;
响应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等于所述重心偏向角度,设置所述第一作用力为斥力,并且设置所述第二作用力为零;
响应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小于所述重心偏向角度,设置所述第一作用力为斥力,并且设置所述第二作用力为斥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其中,获取第一车辆相对于第二车辆的相对行驶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车辆的行驶方向;
获取所述第二车辆的行驶方向;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辆的行驶方向的行驶偏向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其中,获取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第二车辆中的在前车辆的车辆特性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在前车辆的对角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在前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夹角,作为重心偏向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在前车辆中的重量分布模型;以及
根据所述重量分布模型来调整所述夹角,以生成修正后的重心偏向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相对行驶参数和所述车辆特性参数来确定所述第一避撞装置和所述第二避撞装置之间的作用力的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偏向角度和所述重心偏向角度来确定所述作用力的参数,所述作用力的参数包括所述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相对行驶参数和所述车辆特性参数来确定所述第一避撞装置和所述第二避撞装置之间的作用力的参数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行驶偏向角度等于零,设置所述第一作用力等同于所述第二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撞方法,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子避撞单元和所述第三子避撞单元之间的匹配以及所述第二子避撞单元和所述第四子避撞单元之间的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地平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地平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30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