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升程气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9963.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解方喜;王斌;洪伟;苏岩;许允;李小平;姜北平;金兆辉;石卜从;冯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1/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可变 排量 气门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升程气门机构。本发明由摇臂、驱动轴、定位销a、气门驱动销、定位销b等组成;驱动轴内设有油路,可供给低压、高压液压油;气门驱动销上设有不同的气门升程定位孔来调整气门升程;油路内为低压液压油且定位销a和定位销b在固定的升程定位孔内时,发动机排量、气门升程均固定;调整气门升程时,油路内供给高压油,在气门驱动销头部运动到相应升程位置时,油路内切换为低压油,发动机以相应升程进行工作;调整排量时,油路内供给高压油。本发明可实现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气门升程,优化发动机工作过程,控制灵活;有效降低汽油机泵气损失、机械损失,提高充气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升程气门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发动机面临着追求更高效、节能、环保的道路;因此许多节能减排技术应运而生。发动机中的配气机构是实现发动机换气过程,保证内燃机热功转换的工作循环得以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下去的基础。对于内燃机而言,由于经常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转,残余废气系数较高,故如何提高发动机燃烧工作稳定性,减小部分负荷时泵气损失,组织快速的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就极为重要。因此,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和可变排量技术应运而生。在发动机部分负荷时采用较小的气门升程,增加通过气门的气流速度,增加湍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度,组织快速的燃烧过程;而在发动机高速高负荷时采用较大的气门升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流动阻力,提高充量系数,提高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另外,可变排量技术可在发动机中小负荷时使部分气缸停止工作,降低泵气损失、传热损失以及机械损失,可显著提升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目前发动机可变排量技术主要由停滞气门和不停滞气门只断油两种方式,但只断油的方式会造成三效催化转化器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实现主要有可变凸轮型线、可变凸轮从动件和电液驱动等几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构太过复杂,使得制造成本大大增加;加装了大量复杂的机械组件使得可靠性降低;气门落座冲击问题严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油机中小负荷效率低和气门升程运动规律固定不变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能灵活控制气门升程并实现停缸技术的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升程气门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可变排量可变升程气门机构,由弹簧a1、支撑杆a2、摇臂3、连接销a4、驱动轴5、油堵a6、挡座a7、导向销a8、弹簧b9、导向销b10、油堵b11、定位销a12、弹簧c13、挡座b14、气门驱动销15、定位销b16、弹簧d17、挡座c18、连接销b19、支撑杆b20、弹簧e21、缸盖22、气门弹簧23、气门24组成;其中,支撑杆a2和支撑杆b20上部分别与连接销a4和连接销b19滑动连接,下部分别伸入缸盖22上开设的安装孔内,并在其下端还分别设置有弹簧a1和弹簧e21;摇臂3置于驱动轴5和气门24之间,摇臂3上端面与驱动轴5滑动连接,下端面与气门24滑动连接;摇臂3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连接销a4和连接销b19上;油堵a6和油堵b11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驱动轴5上开设的油道b502和油道c506外侧;挡座a7、挡座b14和挡座c18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在驱动轴5的驱动销安装阶梯孔504、圆孔a508和圆孔d511外侧;导向销a8和导向销b10一端固接于气门驱动销15上开设的导向销安装孔1502内,另一端分别伸入导向槽a503和导向槽b505内,并与之滑动连接;弹簧b9置于挡座a7和气门驱动销15之间;弹簧c13置于定位销a12和挡座b14之间;弹簧d17置于定位销b16和挡座c18之间;定位销a12和定位销b16对置于气门驱动销15两侧;气门驱动销15布置于驱动轴5上开设的驱动销安装阶梯孔504内,并与孔壁滑动连接,其头部可伸出驱动轴5以驱动摇臂3。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臂3上表面设有导出段301、基圆段a302、型线段303、基圆段b304、导入段3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9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