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3539.7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林;田大力;杨时虎;孙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窗 安全气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左侧设有靠背,所述靠背通过转杆与座椅相连,所述靠背的顶端安装有头枕,所述安全带通过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相连,所述第一卡块的内部设有挂块,所述挂块的顶端右侧安装有连接环。该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通过大力拉动安全带使连杆脱离顶杆,通过顶杆将空心筒和空心杆顶起卡进气囊上的进气口同时将氮气罐上的堵块顶出之间的配合,有效的使氮气罐内部的氮气瞬时间将气囊充满,在出现车祸时通过气囊进行保护,避免车祸时造成后车窗上的玻璃没有气囊保护直接将人扎伤,有效的加强了对人员的保护,降低了安全指数,增加了后座气囊的使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指撞车时在乘员产生二次碰撞前,使气囊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安全气囊作为座椅安全带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辅助装置,被称为安全气囊系统,例如申请号为201420155168.5的专利,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可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的气囊和用于向所述气囊供气的气体发生器,该专利无法满足快速的将气囊进行充气对后座人员进行保护,且达不到对人员进行全方面保护,出现车祸易造成将人甩出车外或者通过玻璃将人扎伤,非常不安全,无法满足在通过气囊对进行保护避免气囊过大导致将口鼻堵住造成缺氧,造成人员的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左侧设有靠背,所述靠背通过转杆与座椅相连,所述靠背的顶端安装有头枕,所述靠背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上方设有气囊槽,所述第一卡块的右侧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通过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相连,所述第一卡块的内部设有挂块,所述挂块的顶端右侧安装有连接环,所述挂块通过第四压缩弹簧与第一卡块相连,所述靠背的内部设有氮气罐,所述氮气罐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挡杆,所述挡杆的左侧设有堵块,所述堵块贯穿氮气罐,所述堵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挡杆的左侧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侧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与氮气罐相连,所述挡杆与氮气罐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硅胶条,所述氮气罐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左侧设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空心杆相连,所述空心杆的下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空心筒和空心杆搭接相连,所述顶杆的底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三压缩弹簧与顶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与靠背相连,所述顶杆的左侧顶端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贯穿靠背和第一卡块与连接环相连,所述气囊槽的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空心筒和空心杆与堵块搭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头枕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贯穿靠背,所述竖杆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挡块,所述竖杆的下方设有弯杆,所述弯杆通过铰链与靠背相连,所述弯杆的左侧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靠背的内壁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弯杆搭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弯杆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硅胶条。
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上面安装有坐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后窗安全气囊装置,通过第二卡块上的安全带卡进第一卡块内部的挂块上,有效的对人员进行保护,通过大力拉动安全带使连杆脱离顶杆,通过顶杆将空心筒和空心杆顶起卡进气囊上的进气口同时将氮气罐上的堵块顶出之间的配合,有效的使氮气罐内部的氮气瞬时间将气囊充满,在出现车祸时通过气囊进行保护,避免车祸时造成后车窗上的玻璃没有气囊保护直接将人扎伤,有效的加强了对人员的保护,降低了安全指数,增加了后座气囊的使用性,通过氮气罐将气囊加满气之后对人进行保护,之后通人员的挤压可将气囊内部的氮气移回进氮气罐内部,避免造成在气囊的保护情况下将人员的口鼻堵上,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且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3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逃生自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垂直下压式汽车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