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6715.5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J·C·舒尔茨;R·L·摩西;D·F·拉尔;S·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桢;安文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变速器 液压 控制系统 | ||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压力泵系统包括:双压力泵,其具有第一泵出口和第二泵出口;以及压力调节器阀,其限定与第一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第二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腔室。该压力调节器阀配置成选择性地将第一腔室与以第一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一压力管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将第二腔室连接至以第二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二压力管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泵系统以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此背景技术总体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就其在该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以及在提交时可以不另外被作为是现有技术的多个方面的描述而言既不明确地也不隐含地被认可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现代的机动车自动变速器使用液压流体(变速器流体)来操作。流体在每个变速器内的各种部件中使用,且通过阀体或多个阀体实现对这些部件的流体控制,该阀体通过各种通道将流体引导至这些部件。例如,流体可以被供应至无级变速器、离合器、制动致动器等中的滑轮活塞。此流体也可用于润滑变速器和/或管理变速器内的热量。
这些变速器依赖于泵系统以将流体提供给阀系统,该阀系统接着可选择性地将流体提供给各种部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以降低成本并且优化这些泵系统的性能。例如,简化泵以减轻重量和成本、减小尺寸以改进包装、提高低速性能、改进低温性能和减少能量损耗已成为开发和改进的领域。
通常,固定排量泵是以该泵中的流量与发动机的速度成比例的方式驱动。最小泵尺寸通常基于发动机低速或空转状况期间操作可能需要的变速器的部件的压力和流速要求而限制。例如,可以停止或停放车辆,且可以将变速器从停放模式切换至驾驶模式。因为泵内部的摩擦力通常随着泵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与较小排量的泵相比,较高排量的泵通常具有较高的寄生能量损耗。虽然较高排量的泵可以在低发动机速度下提供足够的流量,但是在更高的发动机速度下,较高排量的泵可以提供高于必需的流量,同时具有更高的能量消耗(寄生损耗)。这导致总体传动效率的降低且伴随着燃料经济性的降低。
第8,042,331号美国专利(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泵系统。由该专利公开的示例性系统包括平衡叶片式二元泵。液压系统与泵的第一排放孔和第二排放孔连接,并且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通过两个排放孔(泵的全排量或全体积输出)或仅允许流过第一排放孔(即,泵的部分排量或部分体积输出)。以部分输出操作泵需要更少的转矩和更少的马力来操作泵,这在稳态操作期间导致更好的燃料经济性。二元固定排量泵可提供所需要的更快响应,以使得能够控制变速器的稳态操作期间的部分输出与瞬变事件(诸如,变速器换挡)期间所需的全部输出之间的转变。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压力泵系统包括:双压力泵,其具有第一泵出口和第二泵出口;压力调节器阀,其限定与第一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第二泵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二腔室。该压力调节器阀配置成选择性地将第一腔室与以第一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一压力管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将第二腔室连接至以第二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二压力管线。以此方式,避免将变速器流体过度加压,可以减小泵尺寸,可以减小泵内的压力差,从而可以提高泵系统的效率和总体燃料经济性。
另一方面,该压力调节器阀包括细长壳体和可轴向滑动阀芯,其可在细长壳体内轴向滑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腔室与以第一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一压力管线连接,并且选择性地将第二腔室连接至以第二高于零压力操作的第二压力管线。
另一方面,第一腔室被限定在细长壳体内并且介于该可轴向滑动阀芯的第一台肩与第二台肩之间,且第二腔室被限定在细长壳体内并且介于该可轴向滑动阀芯的第三台肩与第四台肩之间。
另一方面,该细长壳体进一步限定与第一高于零压力管线连通的第一排气口,且该可轴向滑动阀芯的位置选择性地将第一腔室与第一排气口连接。
另一方面,该细长壳体进一步限定与第二高于零压力管线连通的第二排气口,且该可轴向滑动阀芯的位置选择性地将第二腔室与第二排气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6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