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锌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6425.0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靖宏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C9/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2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锌 柠檬酸 营养液 混合料 混合液 凉开水 氨基酸 蜂蜜 制备 白砂糖 保加利亚乳杆菌 饮料技术领域 葡萄糖酸锌 乳双歧杆菌 嗜热链球菌 嗜酸乳杆菌 香精 脱脂奶粉 后冷却 奶制品 植酸 装瓶 加热 杀菌 矿泉水 密封 沸腾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锌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属于饮料技术领域,由以下步骤制得:(1)将250~300份矿泉水加热至沸腾后冷却至15~25℃得凉开水;(2)将40~60份脱脂奶粉、0.1~0.2份保加利亚乳杆菌、0.1~0.2份嗜热链球菌、0.2~0.5份乳双歧杆菌、0.2~0.4份嗜酸乳杆菌、10~20份葡萄糖酸锌、20~30份蜂蜜、2~6份柠檬酸、6~10份氨基酸、10~15份白砂糖、0.5~1份香精进行杀菌并混合,得混合料;(3)将混合料加入凉开水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4)将混合液进行装瓶,并密封。此发明中还含有蜂蜜、柠檬酸和氨基酸,营养更全面,并且奶制品中不含植酸,增强锌的吸收,提高补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锌营养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细胞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成人每天需要10~15mg,儿童每天约需要10mg。锌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内,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等器官含量最多,胰腺、肝、肾、肌肉也含有较多的锌。人体中的锌主要来自食物,我国人群的膳食构成基本以谷物类为主,而谷物类的锌含量普遍较低。因此,锌摄入量不足是较普遍的现象。
人体内缺锌会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发育 停滞、智能低下等一系列病症。市面上也有少量补锌产品,大多存在补锌效果不佳,并且多以补锌为主,其它营养性欠佳的问题。所以,需要研制一款既能补锌又营养且易于吸收的营养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补锌营养液的制备方法,既能补锌又营养且易于吸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补锌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以下步骤制得:
(1)加热:将250~300重量份的饮用矿泉水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加热至沸腾,然后冷却至15~25℃,制得凉开水;
(2)杀菌、混合:将40~60重量份脱脂奶粉、0.1~0.2重量份保加利亚乳杆菌、0.1~0.2重量份嗜热链球菌、0.2~0.5重量份乳双歧杆菌、0.2~0.4重量份嗜酸乳杆菌、10~20重量份葡萄糖酸锌、20~30重量份蜂蜜、2~6重量份柠檬酸、6~10重量份氨基酸、10~15重量份白砂糖和0.5~1重量份香精进行杀菌并混合,制得混合料;
(3)搅拌: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料加入步骤(1)制得的凉开水中,经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液;
(4)包装密封:将步骤(3)制得的混合液进行装瓶,并密封。
优选的,所述步骤(1)~(5)均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优选的,步骤(1)中所用饮用矿泉水为270~280 重量份;步骤(2)中45~55重量份脱脂奶粉、0.12~0.18重量份保加利亚乳杆菌、0.12~0.18重量份嗜热链球菌、0.3~0.4重量份乳双歧杆菌、0.25~0.35重量份嗜酸乳杆菌、12~18重量份葡萄糖酸锌、22~28重量份蜂蜜、3~5重量份柠檬酸、7~9重量份氨基酸、12~14重量份白砂糖和0.6~0.8重量份香精。
优选的,步骤(1)中所用饮用矿泉水为275重量份;步骤(2)中50重量份脱脂奶粉、0.15重量份保加利亚乳杆菌、0.15重量份嗜热链球菌、0.35重量份乳双歧杆菌、0.3重量份嗜酸乳杆菌、15重量份葡萄糖酸锌、25重量份蜂蜜、4重量份柠檬酸、8重量份氨基酸、13重量份白砂糖和0.7重量份香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采用采用饮料作为补锌载体,易于吸收,并且适宜不同年龄的人群;饮料中还含有蜂蜜、柠檬酸和氨基酸,含有大量果糖、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营养更全面,并且奶制品中不含植酸,不会影响到锌的吸收,大大提高补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靖宏,未经张靖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6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