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0663.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6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创创;庞锦标;班秀峰;刘婷;居奎;韩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4/12;H01G4/008;H01G4/232;C04B35/468;C03C3/066;C04B4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钱学宇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电极 芯片 电容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容器技术领域。此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利用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到:用多种原料进行制备得到陶瓷介质瓷粉,再将陶瓷介质瓷粉制成生瓷膜片;在生瓷膜片上制作以金为材质的内电极;采用薄膜溅射工艺制备得到端电极。此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显著低,避免了Pd/Ag电极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下的银迁移以及Ni/Cu电极的高温氧化问题,极大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解决了端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的相互扩散降低性能指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且适合金丝或金带焊接的微组装工艺要求,可缩小安装空间,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具有容量大、体积小、内部电感低、绝缘电阻高、漏电流小、介质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整机中的振荡、耦合、滤波和旁路电路,尤其是高频电路中。与其它电容器相比,MLCC特别适合于片式化表面组装,可极大地提高电路组装密度,缩小整机体积,这一突出的特性促使片式MLCC目前成为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片式化元件,近几年国际市场对片式MLCC的需求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长。
随着电子整机产品市场格局的调整,移动通讯设备和便携式计算机异军突起,为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对MLCC在缩小尺寸、扩大容量、抗EMI特性、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可靠性和高频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现有技术制备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过程中Pd/Ag电极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发生银迁移问题,且Ni/Cu电极容易在高温条件下氧化,产品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的制备方法,此方法通过陶瓷介质瓷粉配合金材质内、外电极制得的电容器不仅解决了传统的Pd/Ag电极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中的银迁移问题,且避免了Ni/Cu电极的高温氧化,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利用上述的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到,此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显著低,避免了Pd/Ag电极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下的银迁移以及Ni/Cu电极的高温氧化问题,极大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解决了端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的相互扩散降低性能指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且适合金丝或金带焊接的微组装工艺要求,可缩小安装空间,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用多种原料进行制备得到陶瓷介质瓷粉,再将陶瓷介质瓷粉制成生瓷膜片;
在生瓷膜片上制作以金为材质的内电极;
采用薄膜溅射工艺制备得到端电极;
其中,多种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90~110份BaTiO3、0.3~2份Nb2O5、0.3~1.5份Nd2O3、0.5~1份CaCO3、0.1~0.5份SiO2、0.1~0.5份MnCO3、0.1~0.5份ZnO、0.3~2份H2BO3以及0.5~4份ZnO-B2O3-SiO2玻璃。
发明提出一种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通过上述的片式多层金电极芯片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