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耳多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1131.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辉;张介驰;马银鹏;于德水;王玉霞;赵金海;张丕奇;戴肖东;王笑庸;陈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P3/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耳 多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属于食用菌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是将木耳粉碎后溶解,依次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酶解后调节pH,再利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完成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后进行浸提处理,浸提后分离清液,浓缩,醇沉后干燥获得木耳多糖。本发明考虑到提取工艺周期、生态保护、能耗、生产成本、产品活性以及工艺繁简等因素,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高效、破碎效果好、收率高,大大增强了提取物的降血脂活性。本发明制备黑木耳提取物的方法收率高达45%以上,所得黑木耳多糖的降血脂效果大大增强,血脂各项指标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显著好于现有和常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耳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著名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东北三省产量较大且质量好,产业发展迅速。黑木耳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提高免疫力、抗癌等生物活性。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已经明确高血压、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能直接导致脑梗塞、脂肪肝、胆石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目前对高血脂的治疗以西药为主,副作用大,因此研制疗效显著、副作用低的以预防为主的食品或药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降血脂复方制剂中成分复杂,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研制真正具有降血脂功效且无毒副作用的保健品或者药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因此,将黑木耳活性物质(特别是黑木耳多糖)推向产业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地进行黑木耳活性成分提取并保证其药理活性,必须保证提取和纯化过程科学,防止破坏活性成分的结构。目前对于黑木耳活性物质特别是多糖提取和分离纯化以及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到目前为止,已经确立了热水浸提、酸法提取、碱法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酶解法提取等诸多方法,一般以提取率和收率作为指标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有的虽然进行了抑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脂、抗氧化等活性试验研究,但尚未建立以特定活性作为评价指标的提取方法或技术的评价体系。由于黑木耳活性部位的提取和分离纯化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获得特定活性强的黑木耳活性组分的最佳提取技术是其作为功能食品、药品原料来源及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
目前黑木耳的降血脂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糖,而针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的常规水提醇沉工艺的缺点如下:①得率较低,而成本较高,黑木耳多糖提取收率一般为4~9%,且多为实验室阶段。②由于提取时高温导致有效成分的降血脂活性降低,限制其广泛应用。
此外,现有的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方法一般采用复合酶进行同时酶解,或者在酶解的同时使用超声波等技术进行辅助提取。例如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三种酶制成复合酶,再同时结合超声波进行提取。这种提取方法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但获得的黑木耳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现有的提取方法获得的黑木耳多糖提取物的多为块状物质,需要进行粉碎处理,其提取物的水溶性比较差,溶解所需时间长,不溶残留物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木耳多糖提取率偏低、提取过程中活性物质功效损失严重、获得产品的水溶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木耳多糖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黑木耳粉加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混匀,得到黑木耳悬浊液;
步骤二、然后加入果胶酶酶解,得到酶解液A;
步骤三、再加入纤维素酶酶解,得到酶解液B;
步骤四、然后加入α-淀粉酶酶解,得到酶解液C;
步骤五、尔后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桶(四方无盖板)
- 下一篇:大淋浴主体(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