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9085.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8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野泽尭志;芝健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0/51 | 分类号: | B60L50/51;B60L50/64;B60L53/20;H02J7/00;H02M3/335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娜;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 ||
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具备:主电池;与主电池连接的一对第三布线;配置在所述第三布线上的系统主继电器;在系统主继电器与主电池之间与所述第三布线连接的一对第四布线;与第四布线连接的转换器;进行容纳的壳体;将所述第三布线与壳体外侧的一对第一布线连接的主连接器;以及将转换器与壳体外侧的一对第二布线连接的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向电动车辆的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中,有如下电动车辆:在将电池与行驶用马达连接的一对主布线、和将副电池与辅机类装置(动力转向装置、空调等)连接的一对副布线之间配置有转换器。该转换器执行升降压中的至少一方,在主布线与副布线之间互换(exchange)电力。在本说明书中,将该转换器称为主·副转换器(由于是主·副间,所以简称为MS)。在一对主布线中的每一条上插入有开关,能够对将主电池与行驶用马达连接的状态和将两者切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在日本特开2008-30722中,公开了将主电池和MS转换器一起配置在位于车辆后方的行李舱内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容纳MS转换器的壳体配置在容纳主电池的壳体之上。在该构成中,将连接MS转换器与主布线的主侧转换器布线露出到容纳MS转换器的壳体和容纳主电池的壳体的外侧来进行走线。
发明内容
在主侧转换器布线上施加主电池的高的电压。在该布线露出到壳体外的情况下,需要在该布线上插入开关,来能够切换该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在连接转换器与主布线的主侧转换器布线上插入开关的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池单元与一对第一布线和一对第二布线连接而使用,所述一对第一布线向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力控制单元延伸(与从电力控制单元延伸同义),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向向辅机供给电力的副电池延伸(与从副电池延伸同义)。该电池单元具备:壳体、从壳体露出并与第一布线连接的一对主连接器以及从壳体露出并与第二布线连接的副连接器。在该壳体内容纳有主电池、一对第三布线、系统主继电器、转换器、一对第四布线以及一对第五布线。第三布线与主电池的一对电极和主连接器连接。在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上配置有系统主继电器,系统主继电器具备切换第三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的所述开关。一对第四布线与系统主继电器、主电池之间的所述第三布线和转换器连接。另外,一对第五布线连接在副连接器与转换器之间。
根据上述电池单元,主电池和转换器容纳在同一壳体内。因此,连接主电池和转换器的第四布线能够以不露出壳体外的方式走线。其结果,能够使以往需要的第四布线的开关不再需要。
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元还具备一对第六布线。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六布线将所述系统主继电器、所述主连接器之间的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和所述转换器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转换器包括第一转换器和第二转换器。也可以是,所述第四布线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第六布线与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转换器具备与所述第四布线连接的第一电路、与所述第六布线连接的第二电路、与所述副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电路、配置于所述第一电路的第一变压器、配置于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二变压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电路的第三变压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路构成为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一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一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电路将所述第六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二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二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
所述第三电路构成为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三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三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第一布线与第六布线之间互换电力。另外,能够使布线在壳体内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9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