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52531.5 申请日: 2017-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9206641A 公开(公告)日: 2019-01-15
发明(设计)人: 孙雨龙 申请(专利权)人: 孙雨龙
主分类号: C08J5/18 分类号: C08J5/18;C08L89/00;C08L1/28;C08L5/08;C08L5/04
代理公司: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黄健;刘芳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膜 制备方法和应用 成膜原料 氨基 大分子材料 生物相容性 妇科盆腔 力学性能 临床应用 平底容器 平方厘米 药物载体 组织渗漏 流动相 粘连 心血管 成膜 贴附 载药 羟基 羧基 脊柱 制备 腹部 凝固 医疗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成膜原料制成的流动相置于干燥的平底容器中,经凝固并成膜,使膜的质量为0.1‑15毫克/平方厘米;所述成膜原料包括含羟基、氨基和/或羧基的生物相容性大分子材料,本发明的可生物降解膜可以直接与组织有效贴附,并且具有力学性能优良、弯曲容易以及载药效果好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防止组织渗漏以及腹部、心血管、脊柱、腱部、妇科盆腔等处的粘连,并且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这种可生物降解薄膜能与组织紧密贴附,用于防治组织渗漏、手术后组织粘连以及作为载体在组织局部释放药物。

背景技术

在组织损伤和外科手术后的愈合过程中,患者的创面常常会发生组织间粘连,尤其是在腹部、脊柱及屈指肌腱等处。据统计,普通腹部外科手术后,腹部粘连发生率在67%至93%之间,开放妇科盆腔手术后,粘连发病率高达97%。腹部手术性粘连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腔和盆腔疼痛、不育症等,增加再次手术的困难以及发生进一步并发症的潜在危险。造成粘连的原因很复杂,可归述如下:创面出血;伤口表面的暴露;局部缺血;异物存留;细菌感染。所以,出现创伤面,尤其是手术后的创面及时实施防粘连处置,是治疗和顺利痊愈的重要环节。

使用物理隔离膜是目前临床预防粘连最有效的方法,例如,聚乳酸膜已经被多国药品监管机构批准在临床使用,用于预防肌腱、腹盆腔、脊柱手术后的粘连。一项关于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应用于腹部手术预防粘连的临床研究发现,比较术后肠鸣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等临床体征,实验组术后效果较好(马富平,石明:聚_DL_乳酸医用膜应用于腹部手术预防粘连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工程》2012,No.20,p68-69)。另一项研究也采用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进行其预防术后粘连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腔粘连情况较对照组更轻微(罗一明,李志红:“聚乳酸防粘连膜预防术后粘连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No.7,p95-96.)。此外,临床研究也证明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有防粘连效果(钟喜红,吴伟:“聚-DL-乳酸防粘连膜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51例”,《中国医疗前沿》2012,No.7,p55)。

虽然有多项研究显示聚乳酸膜临床上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但这种膜不能粘附在组织表面,需要用手术线将膜与周围组织缝合,进行体内固定,临床使用不方便。

为了克服聚乳酸膜等防粘连隔离产品与组织贴附差的不足,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组织紧密贴附的生物材料薄膜,它可生物降解,能够有效地防治组织内容物渗漏和组织粘连,而且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在组织局部释放药物。

除以上提及的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作为止血、防粘连材料,目前有报道和使用的,还有止血海绵、止血粉剂、半流体/凝胶材料等,制备方法是使成膜材料在水溶液中经充分交联反应后,通过相应的工艺制成所需材料产品,例如将交联产物经喷雾干燥成粉剂,交联产物液体经注模和冷冻干燥后压片成止血膜,等等,可以参看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216904.8。

虽然从临床防粘连处置考虑,隔离膜相对比较容易使用,但隔离膜与创面组织的良好贴附性(避免操作中错位)、良好的隔离性能(力学性能)和使用便利性都是必须考虑的条件。本案申请人曾为了解决隔离膜与创面组织的良好贴附性,在其专利CN200610095787.X中公开一种生物偶联材料,是一种胶原蛋白水解物与碳二亚胺发生不完全偶联反应的产物,具有流动性和粘附性,通过调节原料浓度和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偶连反应的速度和进程,该不完全偶联产物被涂敷于创面继续偶联同时实现与组织的粘附,达到防粘连和渗出的目的。相比于固态膜,这种未完全偶联的流动态材料虽然更利于临床操作时涂覆于手术部位,但需要在使用前临时制备,无论是反应时机还是临床使用,对操作者的要求高,操作技术会影响隔离膜的性质和隔离效果,例如膜的粘附性和强度,而调整原料及浓度,对于最终成膜的力学强度与体内降解时间也会有冲突,另一方面,这种流动态材料不能很好满足载药需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雨龙,未经孙雨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25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