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6262.1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冯晓楠;刘朵;严卫兵;沈晓东;朱文白;宗海;李金桥;汪昊;娄深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8;E01D21/00;E01D101/2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桥梁 耐久性 提升 构造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防水构造,尤其涉及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钢部件和钢筋混凝土部件组合成为整体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兼具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特性。可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中的楼面梁、桁架、板、柱,屋盖结构中的屋面板、梁、桁架,厂房中的柱及工作平台梁、板以及桥梁,在中国还用于厂房中的吊车梁,近年来也广泛使用于波形钢腹板桥和斜拉桥。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有组合梁、组合板、组合桁架和组合柱四大类。
目前,钢-混组合结构工程中,在钢材与钢筋混凝土结合部位没有做专门的防水构造,尤其是桥梁工程,又因为其经常暴露在室外,当钢材与钢筋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缝时,雨水会沿着钢材进入裂缝,从而锈蚀钢材与钢筋混凝土,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减少钢-混组合结构的使用寿命。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尚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没有得到钢-混组合结构工程界广泛的重视,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此种弊病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防水构造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及施工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钢混组合桥梁运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提供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及施工方法,提高耐久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包括钢材和与所述钢材相固定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在所述钢材上,与钢筋混凝土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多根钢针,用于增加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钢针有序或者无序的固定在所述钢材上,其中有序的固定可以是钢针之间互相垂直的设置、均匀的焊接在钢材的外表面;有序的固定还可以是钢针之间呈30度、45度、60度等角度,均匀的焊接在钢材的外表面;无序的固定是指任何呈现一定规律的设置方式都可以适用;采用有序或者无序的固定方式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增加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操作人员自由选择。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的表面呈5~10度的坡度,由与所述钢材相固定的中心向旁边向下倾斜;最优选的呈5度左右的向下角度,近似三角锥的结构体能够增加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的连接牢固性,同时还能够有助于雨水等快速的从钢筋混凝土表面排出,减少被侵蚀的可能性,并且这一角度设置施工操作难度小。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钢材与钢筋混凝土连接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面砖,防水面砖的表面更加光滑,排水效果更明显。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防水面砖与钢材之间通过橡胶连接,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钢材和防水面砖可以牢固粘接,从而可以保证钢筋混凝土与钢材产生裂缝时,防水面砖与钢材之间没有缝隙,保障防水效果。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防水面砖与钢筋混凝土之间通过砂浆相固定,所述防水面砖与钢筋混凝土粘接边界用所述砂浆弥封,所述砂浆设置为三角形,当雨水向下快速排除的时候,三角形的构造能够加速排水,通常这一位置设计采用线性平面或者圆弧形,在雨水较小时无太大差别,但是当雨量较大的时候,三角形由于有一个尖端,其排水快速的优势较明显。
钢-混组合桥梁耐久性提升构造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钢材外表面与钢筋混凝土相连接的位置处固定多根钢针,
步骤二,将固定有钢针的钢材通过浇注的方式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相连接,所述钢针浇注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内部;
步骤三,养护所述钢筋混凝土,在所述钢材与钢筋混凝土连接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面砖,养护后完成施工。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的表面呈5~10度的坡度,由与所述钢材相固定的中心向旁边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用所述砂浆弥封所述防水面砖与钢筋混凝土的粘接边界,所述砂浆设置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防水面砖与所述钢材之间通过橡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62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