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于M42钢表面的碳化钛纳米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9212.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付根;江南;王少龙;杨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晨鑫维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32 | 分类号: | C23C16/32;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陆凤;马莉华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m42 表面 碳化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于M42钢表面的碳化钛纳米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M42高速钢、碳源、钛源和辅助气体;
2)将所述M42高速钢置于CVD炉内,在所述辅助气体气氛下,加热CVD炉至沉积保温温度;所述沉积保温温度为970-980℃;
3)将所述碳源和所述钛源通入所述经加热的CVD炉内,保温第一时间段;步骤3)进行涂层的沉积过程,且步骤3)中,所述辅助气体和所述碳源的流量比为1-8;所述涂层为碳化钛纳米墙;
4)将所述CVD炉以第一降温速率降温至第二温度,同时停止通入所述碳源和所述钛源;所述第一降温速率为1-10℃/min;
5)在所述CVD炉降温至第二温度后,停止通入所述辅助气体,得到所述复合于M42钢表面的碳化钛纳米墙;
所述碳化钛纳米墙呈片状;
所述碳化钛纳米墙与M42钢呈10-90°夹角;
单片所述纳米墙的长度为0.5-3μm;
所述碳化钛纳米墙的厚度为10-5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选自下组: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乙炔、或其组合;和/或
所述钛源为四氯化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保温温度为973-97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辅助气体和所述碳源的流量比为2-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时间段为10-8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第一降温速率为2-7℃/min。
7.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含:
基材;和
复合于所述基材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为碳化钛纳米墙;
并且所述复合材料是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钛纳米墙的反射率为30-60%;和/或
所述碳化钛纳米墙的水接触角为100-15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碳化钛纳米墙的表面密度为1-50片/um2;
2)所述碳化钛纳米墙中,单片所述纳米墙的长度为0.5-3μm;
3)所述碳化钛纳米墙中,相邻的纳米墙之间是相互连接或者独立存在的;
4)所述碳化钛纳米墙中,所述钛元素的含量为50-70wt%,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30-50wt%;
5)所述碳化钛纳米墙与基材的结合强度≥10N;
6)所述复合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300℃。
10.一种吸光陶瓷制品或疏水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或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晨鑫维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晨鑫维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92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