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6040.5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4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堪丰;肖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7/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张燕玲,杨晓松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涡流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温度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和运用技术成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然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优劣也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动力性及其安全性。动力电池的大型化、成组化使得电池组的散热能力低于产热能力,特别在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散热效果更差。如散热不及时造成温度过高,会引起动力电池内部的连锁放热反应,造成电池内部镍铝酸锂等材料分解析出氧气、过压形成锂技晶以及过压热失控引起爆炸等问题,危及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而温度过低会导致电池释放的功率、正极损坏短路、低温充电缩短循环周期而影响电池容量等问题。另外,动力电池组内部的温度分布很不均匀,温度不均匀会引起热电耦合,从而加快电池组的老化。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动力电池需要配备高效的热管理系统。然而传统电动汽车主要采取主动热管理系统,如水热、风冷或空调制冷等,但是这样的技术方案,会消耗动力电池的能量,降低汽车的续航能力。
如果能够回收汽车制动的能量作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动力源,将是比较合理、科学解决技术问题的理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采用涡流管制冷制热技术,同时具有冷却与预热动力电池组的功效,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动力电池寿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涡流管制冷制热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半轴、皮带轮、皮带、电磁离合器和空气压缩机;
所述涡流管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储气罐、电磁阀、涡流管、冷气换向阀和热气换向阀;
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和平行四边形电池容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制动开关、温控器和12v蓄电池;
所述皮带轮安装在车轮的半轴上,皮带套接在皮带轮和电磁离合器上,电磁离合器安装在空气压缩机上;
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储气罐,储气罐的出气口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涡流管,涡流管连接并联的冷气换向阀和热气换向阀,并联的冷气换向阀和热气换向阀连接平行四边形电池容器的进气口;
所述动力电池放置在平行四边形电池容器内,并且,动力电池与平行四边形电池容器的两边侧壁都形成楔形的走气通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动力电池上;
所述制动踏板的上端设置一个拨杆,拨杆顶着制动开关,温控器连接电磁离合器、制动开关、冷气换向阀、热气换向阀、电磁阀、蓄电池和温度传感器,电磁离合器连接制动开关。
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设置滤清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下面结合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本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构建基于制动蓄能的动力电池涡流管热管理系统装配模型,在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把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
1、当汽车在正常行驶时,电磁离合器不工作,空气压缩机的皮带轮处于空转,不消耗汽车的功率。
2、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电磁离合器接通,空气压缩机开始工作,将高压空气储存到储气罐中,储气罐内空气压力保持在0.6—0.7MPa的范围内,当压力超过设定数值,则通过限压阀排出到大气中。
3、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45℃时,温控器控制储气罐的电磁阀开启,高压气体在喷嘴内膨胀,然后以很高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涡流管,在涡流室形成内外层涡流,中心层部分的气流失去能量,速度降低,温度降低,得到所需的冷气流;而外层部分的气流获得动量,动能增加,形成热气流;从而漩涡分离出冷、热两股气流(冷气流比环境温度低25℃~45℃,热气流为110℃以下),冷气流通过冷气换向阀进入动力电池内部进行冷却,热气流直接从热气换向阀中的排气口排到大气中。
4、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动力电池实际工作温度低于最佳工作温度(18℃)时,系统将热空气输送到动力电池组中预热动力电池,而冷空气直接排到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6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多功能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充电枪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