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双层组合剪式举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1418.X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李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20 | 分类号: | B66F7/20;B66F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定位 双层 组合 举升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双层组合剪式举升机,包括:剪式举升机本体和二柱举升机,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上均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板、升降块、微调螺纹副、电机和检测组件,定位板包括两块相互对称、呈“V”形的板件,定位板的顶端铰接在支撑台上,定位板的底端设置滑杆,升降块上下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撑台下方,升降块内设置水平的、容纳滑杆的滑槽。本发明利用调节机构对前后轴高度进行微调节,保证前后轴的相对水平度足够高,对四轮定位的精度提供了基础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剪式举升机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双层组合剪式举升机。
背景技术
四轮定位是以车辆的四轮参数为依据,通过调整以确保车辆良好的行驶性能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轿车的转向车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做转向车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这是对两个转向前轮而言,对两个后轮来说也同样存在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
四轮定位时通过举升机将汽车升起,现有的剪式举升机举升时举升平台可始终保持水平,因此在四轮定位实际操作时通常不会对四轮的相对水平度进行检测,而实际上,举升机同步抬升时,若汽车初始放置位置偏差大,则会出现四轮受力不均,水平度较差,尤其是前后轴未同时处于水平面上,对四轮定位效果是存在不利影响的,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检测和调节方便都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双层组合剪式举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双层组合剪式举升机,包括:剪式举升机本体和二柱举升机,所述剪式举升机本体和二柱举升机均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剪式举升机本体包括主摆杆、副摆杆、驱动杆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分为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所述主摆杆和副摆杆的底端均铰接在底座上,主摆杆和副摆杆的顶端均与上支撑台铰接,且主摆杆和副摆杆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杆底部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支撑台位于上支撑台下方,并与上支撑台相互平行,下支撑台的前后两侧均分别铰接在主摆杆和副摆杆的中部,所述二柱举升机位于剪式举升机本体的中部外围位置;
所述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上均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板、升降块、微调螺纹副、电机和检测组件,所述定位板包括两块相互对称、呈“V”形的板件,定位板的顶端铰接在支撑台上,定位板的底端设置滑杆,所述升降块上下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撑台下方,升降块内设置水平的、容纳滑杆的滑槽,所述微调螺纹副包括微调螺纹套和微调螺纹杆,所述微调螺纹套焊接固定在升降块底部,所述微调螺纹杆与微调螺纹套螺纹连接,且微调螺纹杆与电机主轴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有两组,分别位于支撑台上左右两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激光笔和纸板,所述激光笔和纸板分别固定在左右两组调节结构中的升降块上,纸板上设置可使激光笔光束通过的通孔,且激光笔的光束通过通孔时,两组升降块刚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二柱举升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01,二柱举升机的卡爪支撑汽车底盘,将汽车举升至最高位;
S02,待剪式举升机本体上支撑台移动到汽车底盘正下方,降低二柱举升机高度,将汽车放置到上支撑台上;
S03,重新举升另一辆汽车,并控制下支撑台移动到底盘正下方,与步骤 S02相同,将汽车放置到下支撑台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调螺纹副采用螺距0.25mm,灵敏度 0.0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采用低速电机,电机转速小于 28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1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