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保健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963.9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仁丽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茶 保健作用 保健茶 佛手花 菊花 桂花 原料重量百分比 祛暑 栽培 辅助作用 清热解暑 茶饮品 单枞茶 降血压 野生型 结石 茶色 茶味 泛白 配比 石斛 退热 减肥 抗癌 糖尿病 银杏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保健茶,该保健茶由以下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栽培型野生茶50~70%,石斛20~30%,菊花3~5%,桂花3~5%,佛手花3~5%。本发明采用栽培型野生茶与陈年单枞茶、菊花、桂花及佛手花等配比成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的茶饮品,其茶色银杏淡黄,泛白透稳绿、清澈,茶味醇爽,风味独特,香味浓郁,回甘力强,可有退热祛暑等作用,又具有野生型野生茶口感醇厚而温润、味甘苦而不涩的特点,再配以有菊花、桂花及佛手花等配料,使之自然甘味独特,自然纯朴,使本发明野生茶对抗癌、减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及各种结石患疾有明显辅助作用,对水土不服、清热解暑有极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保健茶。
背景技术
野生茶树从型态特征的成长阶段性来看,可分为野生型与栽培型两种,野生茶的茶多酚、儿茶素(尤其脂型儿茶素)、茶氨酸等都普通茶园种植的茶高出甚多。在营养学上的角度来说,野生茶以后的前景开发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许多野生型野生茶菁苦而不化,有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该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而栽培型野生茶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对抗癌、减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及各种结石患疾有明显辅助作用,对水土不服、清热解暑有极佳的效果,具有可观的市场开发前景,因而本发明就应此而开发所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而温润、味甘苦而不涩,具有抗癌、减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等辅助作用,对水土不服、清热解暑有极佳效果的野生保健茶。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野生保健茶由以下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
栽培型野生白茶50~70% 石斛20~30% 菊花3~5%
桂花3~5% 佛手花3~5%。
所述的野生保健茶各原料最佳的重量百分比为:
栽培型野生茶60% 石斛25% 菊花5%
桂花5% 佛手花5%。
所述的石斛,即有2年生长以上的石斛。。
所述栽培型野生茶为灌木型白茶的变异株种,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其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但其变异后的茶种稳定,适合移植、繁殖、嫁接等。该栽培型野生茶叶底略带茸毛,叶片尖长,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3~5cm,成叶长可达6~8cm。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野生茶强烈而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变异株种后的野生型野生白茶的既保留有白茶汤色银杏淡黄,泛白透稳绿、清澈,茶味不浓透弱香,性质刚烈,可有退热祛暑作用等特点,又具有野生型野生茶口感醇厚而温润、味甘苦而不涩、清爽舒适的特点。
本发明野生保健茶以灌木型野生型白茶为主要成份,再配以石斛、菊花、桂花及佛手花等。
菊花其性微寒,味甘、苦,是常用中药,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对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有明显效果,有效改善胆固醇代谢,对抗菌、抗病毒有一定作用
桂花是木犀科植物的花、其味辛、温归经入肺、大肠经,具有清香提神功效,其香味沁人心脾,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感到如释重复,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且能抑制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是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其性味辛、苦、甘、温,成分含有挥发油及橙甙等,具有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等作用,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仁丽,未经高仁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9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渴降糖茶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陈皮与普洱茶茶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