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唾液酸测定试剂盒及其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0265.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华;杨玉军;陈楚华;刘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527 | 分类号: | C12Q1/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唾液酸 测定试剂盒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血红蛋白 胆红素 神经氨酸苷酶 生物检测技术 乙酰神经氨酸 抗干扰能力 乳酸脱氢酶 甘油三酯 三乙醇胺 醛缩酶 蔗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唾液酸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试剂R1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三羟甲基氨基甲烷8~20g/L、HCL 5~15ml/L、神经氨酸苷酶0.5~5KU/L、乳酸脱氢酶0.5~5KU/L、NADH 0.1~2mmol/L;试剂R2包括如下组分及其浓度:三羟甲基氨基甲烷8~20g/L、HCL 5~15ml/L、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0.5~5KU/L、蔗糖25~100g/L、三乙醇胺0.6~1.2ml/L。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唾液酸测定试剂盒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可显著降低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的干扰,用于唾液酸的测定准确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唾液酸测定试剂盒及其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唾液酸(Sialic acid,SA)又称为N-乙酰神经氨酸,是多种天然神经氨酸衍生物之一,其母体结构是九个碳原子组成的内环氨基酸,是一族化合物的总称。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人体血清中的唾液酸包括游离唾液酸和结合唾液酸,游离唾液酸的含量较低,与脂蛋白和糖蛋白结合的结合唾液酸为血清中唾液酸的主要存在形式。
唾液酸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SA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标志物,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诊断意义。正常代谢时,血清的唾液酸含量稳定,当组织细胞恶变时,细胞表面糖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发生明显改变,结合在糖蛋白上的唾液酸随异常表达的糖蛋白脱落入血,是血液中唾液酸升高的可能原因。唾液酸含量的异常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性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唾液酸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HPLC法、酶法、化学比色法。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但是仪器昂贵且操作复杂,不适合临床批量检测。化学比色法虽然价格较低,但是特异性低,操作复杂繁琐,需要高温萃取,不适合自动化分析。酶法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单快捷、准确安全、可自动化分析的优点。
中国专利申请CN101469344公开了一种酶法测定唾液酸液体双试剂,由试剂1和试剂2组成,试剂1包括神经氨酸苷酶、乳酸脱氢酶、缓冲液;试剂2包括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NADH和缓冲液等;试剂1和试剂2还可以包括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稳定剂选自Mg离子、 Nacl、Kcl、血清白蛋白、抗生素、EDTA类、聚乙二醇、二糖类、多元醇等。
中国专利申请CN 102399851公开了一种酶法唾液酸检测试剂盒,由以下两种试剂构成,试剂1包括缓冲液、神经氨酸苷酶、乳酸脱氢酶、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防腐剂;试剂2包括缓冲液、还原性辅酶、神经氨酸醛缩酶、稳定剂和防腐剂;稳定剂为聚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蔗糖、海藻糖、山梨醇、BSA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中国专利申请CN 106092942公开了一种测定唾液酸的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双液体组分,试剂R1包括:AMP缓冲液、神经氨酸苷酶、乳酸脱氢酶、吐温-20和苯甲酸钠;试剂R1包括:AMP缓冲液、NADH、神经氨酸醛缩酶、聚乙二醇2000和苯甲酸钠;通过添加聚乙二醇-2000,加快了反应的反应速度,通过添加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提高了试剂的稳定性。
现有的试剂盒使用的稳定剂种类较多,虽然可以提高稳定性,但抗干扰能力往往不够理想。因此,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且抗干扰能力好的唾液酸测定试剂盒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抗干扰能力不够理想),本发明提供一种唾液酸测定试剂盒,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和三乙醇胺,在提高试剂盒稳定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可显著降低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的干扰,用于唾液酸的测定准确性好。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0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