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6641.4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地;郭圣文;赖春任;吴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G06T7/00;G06N3/08;G06K9/46;G06K9/62;G06T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白质 纤维 重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训练样本集图像中信号稀疏性特征;
2)输入图像信号稀疏性特征到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分类器中,分类结果向前预测输出;
3)将步骤2)中获得的预测输出结果与相应的理想输出结果进行对比,获得分类误差;
4)将步骤3)中获得的分类误差反向传播,以减小预测输出与理想输出间的误差,训练出最佳的网络模型,然后再根据所述分类误差重新调整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分类器;
5)反复迭代步骤2)至步骤4),对多个训练样本图像进行多次训练,直到所述分类误差小于预定值,此时的模型就是训练好的白质纤维束重建的网络模型;
6)把测试样本集图像中的信号稀疏性特征输入到步骤5)中获得的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7)采用连续曲线拟合将步骤6)中获得的结果描述成白质纤维的走向和分布,构建三维白质纤维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压缩感知理论提取图像中信号稀疏性的特征,其中所述压缩感知理论的采样步骤如下:
1.1)找到某个正交基ψ,信号X在该基上稀疏;
1.2)找到一个与ψ不相关,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观测基φ;
1.3)利用观测基观测信号X,得到观测值Y;
1.4)采用最优化方法从观测值Y中高概率恢复X,ψ和φ是约束条件;
压缩感知理论能够在不破坏原始信号信息的情况下,拾取信号的一部分信息,这部分信息足以代表原信号,进而能够精确的恢复原信号,有效的去除图像中冗余的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定义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器由多层感知器和SOFTMAX构成,其特征映射结构采用影响函数核小的sigmoid函数作为卷积网络的激活函数,使得特征映射具有位移不变性;所述的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有监督的深度学习方法,它是一个多层的神经网络,卷积网络在本质上是一种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它能够学习大量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而不需要任何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精确的数学表达式,只要用已知的模式对卷积网络加以训练,网络就具有输入输出对之间的映射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感知器采用2-3个全连接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白质纤维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于第n个样本的分类误差En,表示为
这里表示第n个样本对应的第k个标签输出,表示第n个样本对应的网络输出的第k个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6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冠层叶色建模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绘制图像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