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刚度欠驱动的机器人灵巧手手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2428.1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生;万昌雄;杨元卿;康熙;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驱动 机器人 灵巧 手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刚度欠驱动的机器人灵巧手手指,包括由远至近依次连接的远端指骨、远端转动关节、近端指骨和近端转动关节,在所述近端转动关节上绕有驱动牵引线,所述驱动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动牵引线连接,两根所述传动牵引线分别缠绕在两个绕线轮上,两个所述绕线轮分别由两个电机驱动,所述驱动牵引线和所述传动牵引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远端转动关节和所述近端转动关节通过联动线绳传动;在所述远端转动关节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联动线绳绕线槽Ⅰ,在所述近端转动关节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联动线绳绕线槽Ⅱ。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体积小,指骨间联动传动比可变,欠驱动所需电机少,而且可以实现变刚度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刚度可变的欠驱动的机器人灵巧手手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末端夹持器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任务。然而,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要求机器人末端能实现更加复杂和更加智能的操作,简单的末端夹持器不能满足实际复杂操作任务的要求。机器人灵巧手具有通用性强,抓持精度高,灵巧性、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解决复杂操作任务的有效方案,从20世纪后期以来成为机器人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机器人灵巧手手指作为灵巧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灵巧手的抓持精度、灵巧性、稳定性等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01941205A、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 10163317A等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灵巧手设计结构复杂,灵巧手设计大都是总体尺寸比人手大很多,手指过于粗大、笨重,难以抓取细小物体。又如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031228744,一种机器人灵巧手,每个手指设置三个关节由三组四连杆机构藕合,由一个电机驱动。三个关节的运动速率按固定角度1:1:1同时弯曲,不能实现不同传动比的联动传动,灵巧性降低。又如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418765中的灵巧手设计,因所需的驱动器多,系统控制难度高,生产费用巨大等原因,极大地降低了机器人灵巧手的实用性。而且灵巧手指刚度不可变,难以抓取易碎物体,不能满足抓持不同物体所需不同刚度的柔顺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刚度欠驱动的机器人灵巧手手指,该手指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体积小,指骨间联动传动比可变,欠驱动所需电机少,可以实现变刚度调节。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刚度欠驱动的机器人灵巧手手指,包括由远至近依次连接的远端指骨、远端转动关节、近端指骨和近端转动关节,在所述近端转动关节上绕有驱动牵引线,所述驱动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动牵引线连接,两根所述传动牵引线分别缠绕在两个绕线轮上,两个所述绕线轮分别由两个电机驱动,所述驱动牵引线和所述传动牵引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远端转动关节和所述近端转动关节通过联动线绳传动;在所述远端转动关节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联动线绳绕线槽Ⅰ,在所述近端转动关节上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联动线绳绕线槽Ⅱ。
所述近端指骨和所述近端转动关节通过连接片Ⅰ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远端转动关节采用两个侧支撑端板支承,所述侧支撑端板与所述近端指骨通过连接片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远端转动关节与所述远端指骨通过连接片Ⅲ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灵巧手手指采用欠驱动方式,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体积小,欠驱动所需驱动器数目少,也使得系统控制难度降低;二)灵巧手手指指骨间能实现不同传动比的联动传动,相比传统定传动比运动速率按固定角度同时弯曲的灵巧手手指来说灵巧性更高;三)灵巧手指可以实现手指的弯曲、伸展运动以及变刚度的调节,能满足抓持不同物体所需不同刚度的柔顺性要求。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体积小,指骨间联动传动比可变,变刚度,欠驱动等特点,能完成多种灵巧及复杂操作任务,可以在极限或是有害环境下代替人手实现抓取操作,在多个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手及机床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机械手夹头的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