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4835.8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3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氦气 漏气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圈生产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其具有测试性能稳定和测试效率高的特点。
背景技术
轮圈在经过铸造成型之后一般包括轮辋、轮辐以及安装盘,该轮辋呈环形,为了让成型出来的轮圈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需要对轮圈的轮辋进行质量检测,其中很重要的一次测试就是检测轮辋是否存在加工缺陷,这种加工缺陷传统的做法都是采用水试法,该水试法通过将铸造成型后的轮圈放置在水中,通过密封上两开口,然后往内部充入气体,然后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来确定是否有气体冒出,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一.由于是采用人眼观察的方式,往往只能发现较大的缺陷,对于一些较小的一些缺陷,人眼的方式很难准确判定,如此给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影响公司对外的质量表现。
二.目前常规的做法由于轮辋外部是直接和大气接触,在水中检测无法实际模仿轮圈的实际应用场合,其实际检测效果仍然不是特别准确,存在改进之空间。
基于此,本发明人对此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其大大提高了轮圈质量检测的准确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①对待测试轮圈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烘干,放入测试流水线的入口处;
②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将待测试轮圈一个个运送到氦气测试区域,该氦气测试区域设置有下密封垫、上密封垫、铁板、外罩以及漏气检测机构,该下密封垫中部形成有贯通孔,该铁板位于下密封垫下方,该铁板在对应贯通孔位置处形成氦气充气头和第一抽真空管,该铁板上还形成有第二抽真空管;
③将待测试轮圈放置在下密封垫上,该待测试轮圈由其轮辋区隔形成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将上密封垫盖设在待测试轮圈上以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隔离开来,再利用外罩将待测试轮圈和上密封垫一起罩设外罩和下密封垫之间;
④在第一抽真空管和第二抽真空管的作用下,将内部空间和外罩和轮圈之间的外部空间均抽成真空;
⑤利用氦气充气头往内部空间中充入具有预定压力的氦气,保持住压力,再用位于外部空间处的漏气检测机构检测漏气量,根据漏气量的情形判定当前测试轮圈是否合格,合格的轮圈将其推入合格流水线,不合格的轮圈将其推入不合格流水线。
进一步,该上密封垫在靠近轮圈的一侧形成有密封面,该密封面为中部位置高而侧部位置低的弧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其至少存在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流水线作业自动化检测,利用漏气检测机构,根据漏气量的多少来检测轮圈是否合格,并将合格和不合格的轮圈分不同轨道输送,实现全自动化检测,检测效率极高,而且准确性也有保障。
二.本发明利用第一抽真空管和第二抽真空管实现对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同时抽真空,然后再往内部空间中注入氦气,如此氦气会在轮圈两侧形成压力侧,完全模拟轮圈实际工作的压力差,实现对轮圈的最准确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其可以大大提高轮圈质量检测的准确性,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中下密封垫、上密封垫、铁板、外罩彼此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
下密封垫-1;贯通孔-11;上密封垫-2;
弧面-21;铁板-3;
氦气充气头-31;第一抽真空管-32;第二抽真空管-33;
外罩-4;漏气检测机构-5;轮圈-6;
内部空间-S1;外部空间-S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氦气试漏气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对待测试轮圈6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烘干,放入测试流水线的入口处;
②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将待测试轮圈6一个个运送到氦气测试区域,该氦气测试区域设置有下密封垫1、上密封垫2、铁板3、外罩4以及漏气检测机构5,该下密封垫1中部形成有贯通孔11,该铁板3位于下密封垫1下方,该铁板3在对应贯通孔11位置处形成氦气充气头31和第一抽真空管32,该铁板3上还形成有第二抽真空管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座椅
- 下一篇:活动看台座椅的半自动翻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