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硅-氧化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34325.2 申请日: 2017-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857219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25
发明(设计)人: 秦玉香;王泽峰;刘雕;崔震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12 分类号: G01N27/12;B82Y30/00;B82Y40/00
代理公司: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代理人: 王秀奎
地址: 30007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氧化钨纳米线 气敏元件 制备方法和应用 硅纳米线 异质结构 纳米线异质结构 化学刻蚀法 气敏元器件 异质结效应 磁控溅射 单晶硅片 结晶生长 金属辅助 快速响应 协同效应 灵敏度 材料层 多孔硅 纳米线 钨薄膜 异质结 传感器 刻蚀 沉积 应用 恢复 研究
【说明书】:

发明公开基于硅‑氧化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在单晶硅片上刻蚀形成硅纳米线,使用磁控溅射在硅纳米线上沉积钨薄膜材料层并进行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结晶生长,形成硅—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本发明克服以往基于单纯一维多孔硅纳米线的气敏元器件在灵敏度方面的缺点,结合异质结在结构上具有的纳米协同效应和异质结效应,在发展低工作温度以及快速响应恢复的NO2传感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气敏传感器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基于硅-氧化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量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其中NO2的危害不可忽视。NO2造成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可以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且其是酸雨的成因之一,使水体酸化、富营养化。同时NO2本身毒性可极大地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肺水肿等呼吸疾病。因此制备性能优良的NO2气敏传感器、实现对毒性NO2气体的实时有效可靠检测刻不容缓。

在气敏领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WO3、ZnO、TiO2、SnO2、ln2O3等具有成本低及灵敏度高的优点,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发展应用前景的气敏材料。然而,基于一维结构的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工作温度一般大于100度,导致器件功耗较大,寿命较短。气敏元件的结构创新、修饰改性是改善气敏传感器性能的重要途径。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活性给气敏传感器性能的提升指明了方向。一维有序多孔硅纳米线阵列以及一维氧化钨纳米线阵列本身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气体的扩散响应与恢复,此外,一维有序多孔硅纳米线阵列,可在室温下响应NO2等气体,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集成,只是其灵敏度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硅-氧化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构筑p型硅与n型氧化钨的多级结构引入了异质结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敏感元件的性能,同时降低了工作温度。该异质有序多级结构阵列气敏元件与纯氧化钨一维纳米线基气敏元件相比,明显降低了其工作温度以及响应恢复时间,与纯一维多孔硅纳米线基气敏元件相比,明显提高对氮氧化物的响应灵敏度。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硅-氧化钨纳米线异质结构的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利用第一和第二化学刻蚀溶液处理单晶硅片,以使单晶硅片表面产生垂直于单晶硅片表面的一维硅纳米线阵列;

在步骤1中,单晶硅片为单面抛光p型轻掺杂硅片,晶向为(100),电阻率为10-15Ω.cm,硅片切割尺寸为20mm×10mm。

在步骤1中,第一化学刻蚀溶液为氢氟酸和硝酸银的水溶液,氢氟酸浓度为5-5.5M,硝酸银浓度为0.005-0.008M;第二化学刻蚀溶液为氢氟酸和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氢氟酸浓度为5-5.5M,过氧化氢浓度为2-2.5M。

在步骤1中,单晶硅片依次在第一化学刻蚀溶液和第二化学刻蚀溶液中浸泡以进行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在第一化学刻蚀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0min,优选10—20min;在第二化学刻蚀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0—60min,优选45—60min,通过化学刻蚀时间的调整以实现硅纳米线长度的调整(随刻蚀时间增加,纳米线长度增加)。

在步骤1中,将经过金属辅助化学刻蚀的硅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后放入质量百分数30wt%的硝酸水溶液中10min用于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然后在质量百分数5wt%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1min,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