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1869.3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凤益;张石来;黄立钰;黄光福;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野生 无性繁殖 特性 培育 多年生 恢复 方法 | ||
1.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长雄野生稻为父本,以栽培稻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第一F1代;
(2)将所述第一F1代自交,得到第一F2代;
(3)筛选出携带多年生性遗传位点的第一F2代,其中所述多年生性遗传位点包括主效位点和微效位点;
(4)携带多年生性遗传位点的第一F2代连续自交得到后代材料,从中选育出多年生稻品系,所述多年生稻品系携带多年生性遗传位点,即具有多年生性状;
(5)利用步骤(4)选育出的具有多年生性状的多年生稻品系做供体,以恢复系做母本,通过杂交将多年生性遗传位点导入至恢复系中,获得第二F1代;
(6)所述第二F1代与所述恢复系做父本进行回交,再自交,筛选出携带多年生性遗传位点的多年生稻恢复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其中所述栽培稻是RD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其中所述主效位点包括Rhz2和Rhz3,所述微效位点包括QRl1、QRbd2、QRn2、QRn3、QRn5、QRn6、QRl6、QRn7、QRl7和QRl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多年生性状的多年生稻品系携带选自Rhz2、Rhz3、QRl1、QRbd2、QRn2、QRn3、QRn5、QRn6、QRl6、QRn7、QRl7和QRl10的一个或多个多年生性遗传位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F2代连续自交得到的后代材料包括F3代、F4代、F5代、F6代、F7代、F8代、F9代、F10代、F11代和/或F12代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恢复系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F1代与恢复系父本进行回交4次,然后连续自交4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8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