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丹参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07058.X 申请日: 2017-02-27
公开(公告)号: CN107058508B 公开(公告)日: 2020-04-17
发明(设计)人: 梁宗锁;祁哲晨;张晓丹;王瑞红;杨东风;郭万里;许玲;沈超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58 分类号: C12Q1/6858;C12Q1/6895;G16B40/00;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代理人: 郭智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丹参 种质 资源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基于丹参转录组序列开发SSR引物标记丹参种质资源的快速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野外采集野生丹参样品,提取待测所有丹参群体基因组DNA,并检测提取质量;(2)以步骤(1)提取的DNA为模板,用基于丹参转录组序列的SSR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3)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型和基因片段长度读取;(4)利用遗传学分析软件建立丹参的SSR遗传信息特征库和种质资源鉴定框架,并进行有效性验证。该方法能够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野生丹参群体进行有效、快速的分类和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同时,该方法简便易行,且适用性高、可重复性强,可有效运用于丹参的种质资源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SSR引物的开发和应用。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高效开发了40对特异性强、多态性高的SSR引物,以我国12个省份的野生丹参资源为材料,覆盖中药材丹参自然分布区与主产区,建立了我国野生丹参的SSR遗传信息特征库和丹参种质资源鉴定框架,提供了一种种质资源快速鉴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中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自然群体在我国广泛分布,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根或根茎,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等功效,其根部提取物有效成分为水溶性成分如酚酸类和脂溶性成分如丹参酮类成分,经临床试验表明,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改善肝功能和预防脏器纤维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目前,市场上的丹参药材多为栽培品种,由于长期栽培,致使各栽培品种基因多样性降低,优良性状逐渐丧失,药材质量衰退。因此,亟需对野生丹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需要通过一种丹参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方法来评估全国各地产丹参的遗传资源状况,为丹参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同时,由于近年来市场对丹参药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不法商贩出于经济利益,以次充好,导致伪品和劣质品横行,而且从形态上难以鉴别,亟需一种科学快速的种源鉴定方法来识别真伪。本发明通过对全国12个省份39个地区的野生丹参的采集,基于转录组数据批量开发了丹参SSR分子标记,通过建立野生丹参的SSR遗传信息特征库和种质资源鉴定框架,进行大量试验后,发明了一种丹参种质资源快速鉴定的方法,这将对丹参种质资源的真伪鉴别、道地性评价、标准化药材生产带来便利,也为丹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SSR分子标记作为一项方法成熟、操作快捷、结果可靠的技术,已广泛用于植物的种质资源鉴定。尽管目前已有利用SSR标记对丹参进行种质资源鉴定的案例(Xu etal.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51(2013)308–313;王学勇等,中国中药杂志,2011,36(3):289-293),但无论是SSR标记的来源,还是测试的丹参样品(栽培居群,且未覆盖丹参的分布区),都不能包涵丹参较为全面的遗传信息,而且实验方案的通用性和资源鉴定的应用性方面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鉴定丹参种质资源的方法。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针对丹参进行SSR标记进行开发的专利文献(CN101684481),该文献利用公开数据库中的EST序列设计SSR引物,但样本量不足,分辨率低,不能够对任意种源进行准确的种质资源评价,本发明则利用实验测得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开发丹参高分辨率SSR分子标记,在技术和实施上都具有一定优势,相比于传统的SSR分子标记开发方法,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批量开发SSR引物,可以获得覆盖面更广、遗传多样性更高的位点,可更高效地鉴定物种种质资源。本发明还利用大量实验样本(37个居群,222份植物材料),获得我国12个省份所产丹参群体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建立丹参种质资源遗传特征信息库和种质资源鉴定框架,可对任意丹参材料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准确率高。该方法技术成熟、实施流程便捷且鉴定效果明显,将为后续丹参植物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和便利。

参考文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