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4269.6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3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马磊;李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F03D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风力发电机 变桨系统 风机 位置信息控制 变桨电机 方位角 有效地 抱闸 稳定可靠性 风机叶片 旋转过程 超速 飞车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风机的叶片无法回桨时,获取所述叶片的叶片方位角;根据所述叶片方位角确定所述叶片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风机上的变桨电机松闸/抱闸,以控制所述叶片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回桨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及装置,利用风机叶片在旋转过程中所拥有的重力规则,根据位置信息控制风机上的变桨电机松闸/抱闸,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叶片无法进行正常的回桨操作时,可能使风力发电机的转速无法下降,引发风力发电机超速甚至发生飞车危险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风力发电机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变桨系统一个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控制风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风机正常运行期间,当风速小于机组额定风速时,变桨系统控制叶片开到0度角位置,进行最大功率追踪;当风速超过机组额定风速时,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使风轮的转速保持恒定。
由上可知,变桨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担当机组的主刹车系统功能,电动变桨系统通过多种检测和控制手段、多重冗余设计保证风力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任何故障引起的停机都会使叶片顺桨到90度位置。由此可见,变桨系统对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空气动力刹车,要求变桨系统必须具备很高的可靠和安全性。
现有的变桨系统包括:变桨控制柜,变桨驱动器、后备电源,变桨电机等,均位于变桨轮毂内,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变桨轮毂在风机叶片的带动下,旋转运行。主控通过安装与风机主轴和变桨轮毂上的滑环,为变桨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并通过通信线缆与变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控制变桨系统运行,并及时监测变桨系统的运行数据。而调桨主控的实现方法为:由变桨驱动器控制变桨电机运行,变桨电机驱动变桨轴承转动,变桨轴承的转动,带动安装在变桨轴承上的叶片进行转动,从而根据控制需要改变叶片的桨距角,实现调桨功能。
然而,在风力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变桨系统的驱动器、变桨电机、或后备电源,都有可能发生故障,这种故障,很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无法进行正常的回桨操作;此时,在风力的作用下,会使风力发电机的转速无法下降,引发风力发电机超速甚至发生飞车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无法进行正常的回桨操作时,在风力的作用下,容易使风力发电机的转速无法下降,引发风力发电机超速甚至发生飞车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风机的叶片无法回桨时,获取所述叶片的叶片方位角;
根据所述叶片方位角确定所述叶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风机上的变桨电机松闸/抱闸,以控制所述叶片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回桨操作。
如上所述的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叶片方位角确定所述叶片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若所述叶片方位角大于0°且小于180°,则确认所述叶片处于第一平面内;或者,
若所述叶片方位角大于180°且小于360°,则确认所述叶片处于第二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是在远离所述风机的位置、且面对风机叶轮时,所述风机叶轮旋转所在平面的右侧半面;所述第二平面是在远离所述风机的位置、且面对风机叶轮时,所述风机叶轮旋转所在平面的左侧半面。
如上所述的变桨系统重力回桨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风机上的变桨电机松闸/抱闸,具体包括:
若所述叶片处于第一平面内,则控制所述变桨电机松闸;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