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通道电动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941.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彭钿忠;曹晓峰;麻建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B39/10 | 分类号: | F02B3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电动 增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电动增压器,包括进气主管道、可调进气管和电动压气机,所述进气主管道的后部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贯穿进气主管道的后端;该进气主管道的后端扩大并向外侧弯曲,所述可调进气管的与进气主管道的前部螺纹连接,使可调进气管的前部与环形槽之间形成一环形气腔;当环形气腔内的气体经环形出气口流出后能够沿进气主管道的后端的弧形内壁流动,从而产生柯恩达效应;所述电动压气机与可调进气管的前部相连,且与可调进气管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该电动压气机能够向环形气腔内通入气体。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响应更快,压气效率高,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排量的发动机进行增压调节,从而使适应能力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增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电动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精简化和进气系统增压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趋势。传统的废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或气波增压不仅系统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其工作原理特点不可避免存在低速扭矩不足和加速响应滞后等问题。
为了克服传统增压技术的不足,目前大多采用电动辅助增压系统构架或TSI双增压系统构架,这样更进一步使增压系统复杂化并更进一步增加了增压系统的制造成本。并且,现有电动增压器在使用中存在电源问题、电机问题、压气机压气效率低的问题、压比和空气质量流量较小的问题等。因此,研究开发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高响应特性的电动增压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电动增压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响应更快,压气效率高,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排量的发动机进行增压调节,从而使适应能力更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双通道电动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主管道、可调进气管和电动压气机,所述进气主管道的后部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贯穿进气主管道的后端;该进气主管道的后端扩大并向外侧弯曲,使进气主管道后端的剖面呈弧形段,且进气主管道内径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增大,使进气主管道的内孔整体呈锥形;
所述可调进气管的内孔呈阶梯状,其前部的内径大于后部的内径,该可调进气管的前端从进气主管道的后端套入进气主管道,并与进气主管道的前部螺纹连接,使可调进气管的前部与环形槽之间形成一环形气腔;其中,进气主管道后端内径大于可调进气管后部内径,进气主管道后端与可调进气管后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出气口,通过转动可调进气管,能够调节该环形出气口的大小;当环形气腔内的气体经环形出气口流出后能够沿进气主管道的后端的弧形内壁流动,从而产生柯恩达效应;
所述电动压气机与可调进气管的前部相连,并靠近可调进气管的后部,且与可调进气管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该电动压气机能够向环形气腔内通入高压小流量气体;
其中,电动压气机进气口面积S1大于环形出气口的圆周面积S2;
这样根据连续方程:V1S1=V2S2得:
通过科恩达效应,实现由压气机产生高压小流量的气体,流经环形腔,这高压小流量气流沿主管道后端曲面高速流动,这一高速流动的气体带动主管道后端自由空气不断加入,实现由压气机产生的高压小流量空气流带动主管道后端自由空气倍增气流流入主管道内,实现增压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进气主管道的前部设有一定位环;采用螺纹调节方式限定主管道的位置并达到调节环形气腔圆周面积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进气管的后部内径逐渐增大,使可调进气管的后部呈双曲面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