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809.X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周脉强;徐星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三相 电机 控制 mos 管全桥 功率 模块 | ||
1.一种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包括焊接于基板上且封装于壳体内的Q1、Q2、Q3、Q4、Q5、Q6、R1、R2、R3、R4、R5、R6、C1、C2、C3、C4、C5、C6、电源正极接线端和电源负极接线端;
所述Q1、Q2、Q3、Q4、Q5和Q6均为功率型MOS管;
所述Q1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1,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1,Q1的源极与Q4的漏极相连且作为三相电机的U相驱动端,Q4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4,Q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4;
所述Q2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2,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2,Q2的源极与Q5的漏极相连且作为三相电机的V相驱动端,Q5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5,Q5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5;
所述Q3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3,Q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3,Q3的源极与Q6的漏极相连且作为三相电机的W相驱动端,Q6的栅极前端串接有R6,Q6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接有C6;
所述电源正极接线端分别与Q1、Q2、Q3、Q4、Q5和Q6的漏极相连,所述电源负极接线端分别与Q1、Q2、Q3、Q4、Q5和Q6的源极相连;
所述壳体外部具有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和引脚17;
所述引脚1和引脚2分别由电源正极接线端和电源负极接线端引出,所述引脚3-引脚5分别由U相驱动端、V相驱动端引出和W相驱动端引出,所述引脚6-引脚11分别由Q1至Q6的源极引出,所述引脚12-引脚17分别由Q1至Q6的栅极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1-引脚17在壳体上表面的分布方式为:所述引脚3-引脚5横向等间距设于壳体上表面中部,所述引脚1设于引脚3上方,所述引脚2设于引脚3下方,所述引脚6-引脚8纵向等间距设于壳体上表面左上部,所述引脚9-引脚11纵向等间距设于壳体上表面右下部,所述引脚12-引脚14纵向等间距设于壳体上表面右上部,所述引脚15-引脚17纵向等间距设于壳体上表面左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陶瓷基板、铜基板或者铝基板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1-引脚5为铜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6-引脚17由接插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相电机控制的MOS管全桥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6-引脚8由一个三端子排插构成,引脚9-引脚11由一个三端子排插构成,引脚12-引脚14由一个三端子排插构成,引脚15-引脚17由一个三端子排插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工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8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批量运输衣物的熨衣机械
- 下一篇:一种自动裁床的可旋转操作台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