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电机串联无级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2181.1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身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K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串联 无级 变速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机串联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板、外护罩,底座与盖板分别安装在外护罩的两端三者形成容置腔,上盖板上设置有作为输出端的输出轴,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该输出轴的主轴转动系统以及不少于两个的旁系行星驱动系统;此变速主箱采用行星结构,增加外圈结构齿和共轴轴承,通过特殊结构把中心电机和偏外电机的力量和速度耦合在一个轴上,再多级层层耦合在一起,特定的结构保证齿相不用分离就可以把多个电机分开独立工作,也可平顺的联合作起来工作,此技术可用到一个或更多个电机无级耦合在一起,实现变速多种操控模式,结合空心杯电机特性达到高速,平顺及节能的三个关键新能源汽车超级发动机要求,本产品还可应用到收集众多小能量集成用,如风电,小水电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箱,特别是多电机串联无级变速箱。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电池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但大家都忽视了变速箱的硬件研发,大家可以经常在网上看上某大学发明了什么新型的电池材料,比目前的电池容量好几倍之类的(当然这些离真正量产还有很远距离),而我从来没有看见说某大学制造了新型发动机之类的,关键在发动机,发动机的关键就是变速箱。发动机变速箱的好坏决定了汽车的性能问题。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
一、汽/柴油车,变速箱技术成熟,高速还有力,但低速费油,发动机制造复杂,也不符合新能源要求;
二、目前纯电动车,发动机技术不够成熟,有变速箱的车太贵,续航也不行,低档的变速箱噪声又太大;电动机低速有力,高速就没力,一般电动车技术能源浪费较多,需配很大的电池组,这样都达不到普及要求;
三、混合动力,低速有电,高速有油,比较好的组合,但是换档还是有顿挫感,一车两套控制系统,成本太高,也难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解决变速问题能实现多种变速模式、制造成本低,结构复杂简单,体积小,节能变速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多电机串联无级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板、外护罩,底座与上盖板分别安装在外护罩的两端三者形成容置腔,上盖板上设置有作为输出端的输出轴,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该输出轴的主轴转动系统以及不少于两个的旁系行星驱动系统;
主轴转动系统包括同轴设置的下行星架、固定有上述输出轴的上行星架、位于下行星架下方的第一太阳轮、以及安装在下行星架上端处的第二太阳轮,第一太阳轮下端设置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设置在底座内腔中,所述的旁系行星驱动系统包括上旁系行星系统和下旁系行星系统,下旁系行星系统包括安装在下行星架的下边端处与第一太阳轮相互啮合的第一太阳轮齿圈、用于与第一太阳轮齿圈外圈相互啮合带有外齿的下内齿圈、以及与下内齿圈外表端相互啮合的第一电机轴,上行星架与上盖板之间安装有外齿圈法兰,外齿圈法 兰中端处安装有轴承,该轴承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上盖板上设置有输出转动轴承,外齿圈法兰套的下端面套于输出转动轴承上,第一电机轴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上旁系行星系统包括安装在上行星架边端与第二太阳轮相互啮合的第二太阳轮齿圈、与第二太阳轮齿圈相互啮合的带有外齿圈的上内齿圈、以及与外齿圈相互啮合的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座,电机座包括驱动主轴转动系统的主电机、驱动旁系行星驱动系统运行的旁系电机,该旁系电机设有不少于两个,每个旁系电机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旁系行星驱动系统
进一步地,输出轴与上行星架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行星架和下行星架两者的下端上均加工有一体成型的上行星架固定杆、下行星架固定杆,上行星架固定杆、下行星架固定杆上分别套有第一太阳轮齿圈、第二太阳轮齿圈。
进一步地,下行星架与底座之间、下行星架与上行星架之间也安装有带有轴承的外齿圈法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