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结构客车扶手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9552.0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威;余英俊;范天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胡秋婵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客车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结构客车扶手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扶手杆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圆管状扶手杆本体100,扶手杆本体100内为中空的通孔101,在扶手杆安装有线电器件的时候或扶手杆内部要穿线的时候,线束在扶手杆内部没有定位,而且线束很可能走在扶手杆中心位置,在后道工序安装扶手杆连接件,或安装扶手杆上零部件的时候,钻头、自攻钉、或者螺栓很可能打到线束上,导致电器件失效引起质量问题而返工,甚至导致短路引起安全隐患。线束在扶手管内没有有效固定,有线束磨损引起的线束损伤短路的隐患。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城市客车轮罩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新结构客车扶手杆,包括圆管状扶手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扶手杆内壁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线束固定槽,所支撑部上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的固定件避让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线束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线束固定槽,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三线束固定槽,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四线束固定槽;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固定件避让部、第三支撑部与第四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四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三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第四固定件避让部,所述第一固定件避让部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避让部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所述第三固定件避让部和所述第四固定件避让部沿所述扶手杆本体径向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避让部、第二固定件避让部、第三固定件避让部和第四固定件避让部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第四支撑部、第三固定件避让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第四固定件避让部与所述扶手杆本体内壁之间程形成第三避让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束上套设有弹性护套。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杆本体面向所述线束固定槽的外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上可拆卸设有嵌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嵌条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槽,所述扶手杆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方便对线束进行固定,而且可避免螺栓、螺钉等固定件对线束的损伤,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客车扶手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结构客车扶手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件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
其中:
100、200、扶手杆本体;
101、通孔;
201、第一支撑部;202、第二支撑部;203、第三支撑部;204、第四支撑部;205、第一线束固定槽;206、第二线束固定槽;207、第三线束固定槽;208、第四线束固定槽;209、第一固定件避让部;210、第二固定件避让部;211、第三固定件避让部;212、第四固定件避让部;213、第一避让槽;214、第二避让槽;215、第三避让槽;216、嵌条;217、卡槽;218、卡块;
300、线束;
40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9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