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9944.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7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黎树贞;覃鹏飞;韦政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侧围内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侧围内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
背景技术
原有车型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结构,如图1-3所示,这种后侧围内板1焊合件结构存在如下不足:后侧围内板1零件较大,结构复杂,冲压成型困难;侧围外板在轮罩上部区域抗凹性不足;轮罩加强板5未能连接至D柱上接头处,接头处刚度不足;安全带加强板9焊接区域小,焊点应力大,容易造成焊点开裂;D柱加强件未形成整体件,对D柱上接头处模态提升贡献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后侧围内板可得到有效的减重,能够解决抗凹性不足,增加安全带安装点的焊接面积,减小焊接应力,从而提高整车性能的后侧围内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D柱内板合体件和D柱连接板,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侧部,轮罩内板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内侧,轮罩外板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外侧,所述后侧围内板上部与D柱内板合体件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与所述轮罩内板上部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位于所述轮罩内板和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之间,所述D柱连接板一端与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下部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轮罩内板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后侧中下部设有掏空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包括D柱上角连接板、D柱加强板和D柱下角连接板,所述D柱上角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D柱加强板上部,所述D柱下角连接板固定于所述D柱加强板下部,所述D柱上角连接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后侧上部和中部固定连接,所述D柱下角连接板通过所述D柱连接板与所述轮罩内板固定连接。
所述D柱上角连接板和所述D柱下角连接板的厚度大于所述D柱加强板的厚度。
所述轮罩内板上部设有轮罩加强板,所述轮罩加强板上部固定连接于D柱上,所述轮罩加强板下部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部。
所述轮罩加强板下部上表面设有侧围外板支撑板,所述侧围外板支撑板固定于所述轮罩加强板上表面上。
所述侧围外板支撑板上设有向上的折弯。
所述轮罩加强板包括轮罩上加强板和轮罩下加强板,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位于所述轮罩下加强板上部,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上部固定于所述D柱上,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下部固定于所述轮罩下加强板上,所述轮罩下加强板下部固定于所述轮罩内板上部,所述侧围外板支撑板固定于所述轮罩下加强板上表面上。
所述轮罩上加强板厚度大于所述轮罩下加强板的厚度。
所述侧围内板上设有安全带加强板,所述安全带加强板一端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上,所述安全带加强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轮罩加强板上部。
所述轮罩内板前端设有C柱连接板,所述C柱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轮罩内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D柱内板合体件和D柱连接板,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侧部,轮罩内板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内侧,轮罩外板位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外侧,所述后侧围内板上部与D柱内板合体件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下部与所述轮罩内板上部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位于所述轮罩内板和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之间,所述D柱连接板一端与所述D柱内板合体件下部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轮罩内板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后侧中下部设有掏空的开口。这样,在后侧围内板、D柱内板合体件、轮罩内板和D柱连接板之间的区域掏空,仅在轮罩内板尾端用D柱连接板与D柱内板合体件连接,在满足后侧围内板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实现了后侧围内板轻量化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内板结构简单、成型容易、制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其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后侧围内板可得到有效的减重,能够解决抗凹性不足,增加安全带安装点的焊接面积,减小焊接应力,从而提高整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身内侧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车身外侧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后侧围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内侧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外侧的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9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引导叉车行驶的系统
- 下一篇:金属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跟踪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