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IC散热结构及显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20801.4 | 申请日: | 2016-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戴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ic 散热 结构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散热结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IC,即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显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液晶显示设备从以前的HD(High Definition,高清)到QHD(Quarter High Definition,数码产品屏幕分辨率的一种,是全高清屏分辨率的1/4),再到FHD(Full High Definition,全高清),到现在逐渐普及的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超高清)显示设备,液晶玻璃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主板上IC芯片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IC芯片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目前,如图1所示,普遍的散热手段是在IC芯片上涂覆散热乳胶,然后贴上铝质散热片来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效率低,占用的空间大,且不适应显示设备机身设计越来越薄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散热结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IC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IC散热结构,用于显示设备,所述IC散热结构包括IC芯片,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包括石墨烯层、基体层和粘贴层,所述石墨烯层和所述粘贴层分别附着于所述基体层的顶面和底面,且所述粘贴层贴覆于所述IC芯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厚度为10微米~1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层为银箔、铜箔或铝合金片。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散热片贴覆于所述IC芯片的顶面和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槽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组两端的开口延伸至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组包括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相互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散热槽之间等间隔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槽之间等间隔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IC散热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由于石墨烯材料厚度可控制在0.1~10微米而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热辐射性能,因此,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IC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既降低了散热片的厚度,又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IC散热结构。
由于采用上述IC散热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能实现超薄设计,整体外观能做得更薄,散热效果更好,运行更稳定,同时,延长了显示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示设备的生产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IC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C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C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C散热结构中散热槽的主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1—IC芯片、2—铝质散热片、3—石墨烯散热片、30—散热槽组、31—石墨烯层、32—基体层、33—粘贴层、301—第一散热槽、302—第二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0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单元及其散热模组
- 下一篇: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