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8980.7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王文樑;杨美娟;林云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32;H01L33/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长 铝酸镁钪 衬底 ingan gan 量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nGaN/GaN多量子阱,特别涉及一种生长在铝酸镁钪(ScMgAlO4)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
背景技术
GaN及其相关的III族氮化物在电学、光学以及声学上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LEDs)、激光二极管(LDs)和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
目前LED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广泛应用,需要进一步提高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然而商业化的LED发光效率仍然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采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造成的。一方面,由于蓝宝石与GaN的晶格失配高达13.3%,导致外延GaN薄膜过程中形成很高的位错密度,从而降低了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缩短了载流子寿命,最终影响了GaN基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室温下蓝宝石(热膨胀系数6.63×10-6K-1)与GaN(热膨胀系数5.6×10-6K-1)之间的热失配度高,当外延层生长结束后,器件从外延生长的高温冷却至室温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压应力,容易导致薄膜和衬底的龟裂。此外,由于蓝宝石的热导率低,室温下是25W/m·K,很难将芯片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导致热量积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降低,最终影响器件的性能。
因此,硅(Si)、部分金属(Al、Cu等)以及铝酸锶钽镧(La0.3Sr1.7AlTaO6)、镓酸锂(LiGaO2)等新型衬底材料陆续被用于外延生长GaN薄膜。然而,在这些衬底上生长GaN薄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Si衬底虽然价格低廉且尺寸大,但是Si衬底与外延层间晶格失配较大;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衬底多为面心立方结构或体心立方结构,生长出的GaN薄膜容易出现其他杂质相;La0.3Sr1.7AlTaO6及LiGaO2衬底与GaN薄膜间有较低的晶格失配,但大尺寸衬底的制备工艺困难,且衬底单晶质量差,不利于高质量GaN薄膜的生长与高性能GaN薄膜器件的产业化。因此,迫切寻找一种在匹配度、质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性能优越的衬底材料应用于外延生长GaN薄膜。此外,众所周知,制备高质量InGaN/GaN多量子阱是高效GaN基LED外延片的基础,新型衬底上外延生长制备高质量InGaN/GaN多量子阱势必是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所选择的铝酸镁钪衬底材料与GaN的晶格失配小(1.8%),热失配小(9.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InGaN/GaN多量子阱具有缺陷密度低、结晶质量好,发光性能优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包括依次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第一GaN缓冲层、非晶态AlN插入层、第二GaN缓冲层、InGaN/GaN量子阱。
所述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方向0.5~1°为外延面。
所述第一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
所述非晶态AlN插入层的厚度为2~50nm。
所述第二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
所述InGaN/GaN量子阱为7~10个周期的InGaN阱层/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2~3nm;GaN垒层的厚度为10~13nm。
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面0.5~1°为外延面,晶体外延取向关系为:GaN的(0001)面平行于ScMgAlO4衬底的(0001)面;
(2)衬底退火处理,所述退火的具体过程为:将衬底放入分子束外延真空生长室,在600~700℃下对ScMgAlO4衬底进行退火处理1~2小时,获得原子级平整的衬底表面;
(3)第一GaN缓冲层外延生长:衬底温度调为450~550℃,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4.0×10-5Pa、激光能量密度为1.5~3.0J/cm2的条件下生长GaN缓冲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8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封装器件
- 下一篇:一种转换极耳的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