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轨转向架及具有该单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80467.2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建;薛文根;陆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3/00 | 分类号: | B61F3/00;B61C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轨 转向架 具有 轨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轨转向架及具有该单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单轨交通车辆是轨道交通车辆的一种,不同于传统钢轮-钢轨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交通车辆,而是一种由橡胶轮承载和驱动、行走在一根专用轨道上。单轨交通线路占地面积小,车辆运营噪音低、爬坡能力(最大坡度60‰)以及通过小曲线能力强(半径R≤50m)等,因此适宜于城市内公共交通发展需要。
转向架是单轨列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转向架整体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如何提高单轨列车转向架的质量,让转向架更好的传递动能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安装工艺是现在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在现有技术中,单轨列车的转向架大多采用一体成型的大跨度合成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的转向架工艺结构复杂,且一体成型对模具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不仅如此,现有的这种整体式结构的转向架的安装空间需求较大,制造成本高,可替换性差的缺点。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转向架强度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其安装工艺性,降低成本,加强可替换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轨转向架,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安装空间小,制造成本高,可替换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车单轨转向架,包括构架、固定在所述构架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齿轮箱、一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相配合的车轮,所述构架包括一个横梁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模块上的两个互为中心对称的纵梁模块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模块间的两个互为中心对称的端梁模块,所述模块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制动盘。
优选地,所述车轮上设置有胎压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胎压检测装置为无线胎压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纵梁模块上设置有齿轮箱座。
优选地,所述齿轮箱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模块内部。
优选地,所述横梁模块、所述纵梁模块和所述端梁模块均为箱体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横梁模块、所述纵梁模块和所述端梁模块内部设置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单轨转向架,所述单轨转向架采用如前所述的单轨转向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轨转向架,所述单轨转向架包括构架、固定在所述构架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齿轮箱、一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相配合的车轮,所述构架包括一个横梁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模块上的两个互为中心对称的纵梁模块和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模块间的两个互为中心对称的端梁模块,所述模块间通过焊接固定。
如此设置,将构架分为多个模块,可替换性强,当生产过程中一个模块发生损坏,只需针对损坏部分的模块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整个转向架作报废处理,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几个模块组装起来即可,没有较大的构件,因此大大节省了操作空间。
除此之外,转向架分为多个模块,且模块之间是中心对称结构,这样的设计为在转向架上安装各部件的时候提供了便利,也就是说,一些部件的安装也是对称的,集成化更高,有利于标准化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这样设计提高了传动效率,避免了多级传动过程中的能量过度损失,不仅如此,电机与齿轮箱的一级传动,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振动,相比多级传动,一级传动的零部件也相对减少,体积和重量也相对减小,相应的故障率也会既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车轮上设置有胎压检测装置,增加此项功能可以实时检测车轮轮胎内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检测到胎内失压,可以及时采取停车等应急措施来处理故障。避免因轮胎的损坏造成列车的运行事故,带来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设有上述单轨转向架,由于所述单轨转向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单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80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双面显示屏安装装置
- 下一篇:电动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