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充气式船舶护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7054.3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凌;袁露;李应刚;王杰;潘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充气式 船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护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充气式船舶护舷设备。
背景技术
船舶在靠近码头和经过桥梁时候,存在各种碰撞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内河航道的不断开辟,用于运输散货、砂石等大型船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当肥大型船舶靠近码头或者经过桥梁时,由于其自身的宽度比较大,极容易发生船舶舷侧碰撞的问题。
在船舶上部便于直接安装护舷装置,由于安装费用过高该方法不被采用。目前,传统的避免船舶舷侧碰撞的方法是在桥墩和码头悬挂护舷装置,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船型;船舶的主尺度发生变化后,悬挂护舷装置的位置可能出现很大误差,还是难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船舶在码头停靠或者比较集中的时候,与其他船舶也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若无护舷装置,可能会对两艘船舶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好、稳定性高的新型充气式船舶护舷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充气式船舶护舷设备,包括沿船体长度方向固定在船体边沿的U型骨架,U型骨架上安设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包覆在U型骨架的外侧,安全气囊的内壁与U型骨架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充气腔;所述充气腔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进气口与充气泵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设备还包括蓄能装置,蓄能装置的输入端与出气口相连,蓄能装置的输出端与充气泵的输入端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设备还包括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温度计、压力计和外设的温度气压表盘,所述温度计和压力计均安设在充气腔内,温度计和压力计分别与温度压力表盘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蓄能装置由蓄能器和充放气装置组成,充放气装置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充气泵的出气口相连,充放气装置的出口与蓄能器的入口相连,蓄能器的出口与充气泵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充放气装置由入口接头、启动开关、放气阀、压力表和出口接头组成,所述进口接头与出气口相连,出口接头与蓄能器的入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设备采用蓄能装置,通过蓄能装置将充气腔内的压力能转化为压缩能或位能等,为充气泵提供能量,整个设备中的能量得以循环利用,一方面在过桥或者靠近码头时为船体提供了保护,解决了传统的悬挂式护舷装置对船型选择的局限性,以及能量浪费、两船相撞等工程实际问题,也增加了水线面面积,提高了船舶稳性;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污染和浪费;2)本设备不受自身长度限制,可根据船体的尺寸设计,整体安设在船体的边沿,对整个船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船体的整体稳定性;3)本设备中的检测系统可对充气腔内的气压和温度进行检测,当充气腔内的气压和温度过高时,可及时打开放气阀进行放气,确保船舶的安全;4)本设备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与U型骨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蓄能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充气泵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在整个船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充气泵;2、蓄能器;3、温度气压表盘;4、压力表;5、旋钮开关;6、入口接头;7、U型骨架;8、安全气囊;8.1、充气腔;9、温度计;10、出气接头;11、压力计;12、放气阀;13、出口接头;14、船体;15、充放气装置;16、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充气式船舶护舷设备,包括蓄能装置、沿船体14长度方向固定在船体14边沿的U型骨架7(如图5所示),U型骨架7上安设有安全气囊8,安全气囊8包覆在U型骨架7的外侧,安全气囊8的内壁与U型骨架7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充气腔8.1,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安全气囊8上沿船体1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可为一个,出气口可为多个),其中进气口的充气接头与充气泵1相连(充气泵1可为气动增压泵),每个出气口的出气接头10与一个蓄能装置的输入端相连,蓄能装置的输出端与充气泵1的输入端相连,蓄能装置均匀间隔安设在船体14的内部,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7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船用信号灯杆的折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