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5891.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24 | 分类号: | F01L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炜;杨颖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门 机构 间隙 自动 补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包括:具有中空孔的壳体和可移动地位于所述中空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设有第一油腔和油通道,并与所述壳体围成位于中空孔底部的第二油腔;及单向阀,用于单方向地使液压油自所述第一油腔经由油通道流向第二油腔。所述单向阀包括位于所述油通道的阀芯、自阀芯的一端沿径向延伸的连接部、及自阀芯的另一端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油腔内,而所述限位部位于第二油腔内。所述柱塞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径向上设有防止液压油泄漏的密封装置,所述单向阀的所述阀芯中上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泄漏通道。在单向阀的阀芯上设置泄漏通道的加工成本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加工成本,并且对沉降时间的控制更加精准,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气门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
背景技术
在装配发动机时,在气门与其传动件之间需预留适当的间隙,该间隙称之为气门间隙。但是,预留气门间隙又会使发动机工作时配气机构产生撞击和噪声,为了消除这一弊端,在气门机构中会采用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它在发动机工作时能自行调整或自动补偿该间隙。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包括设有中空孔1的壳体2和可移动地位于中空孔1内的柱塞3,柱塞3设有第一油腔4和油通道6,柱塞3与壳体2围成位于中空孔1底部的第二油腔5,第一油腔4、油通道6、第二油腔5在中空孔1的轴向上依次设置,第一油腔4与第二油腔5通过油通道6连通。第二油腔5内设有单向阀7,单向阀7用于单方向地使液压油自第一油腔4经由油通道6流向第二油腔5。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2所示,单向阀7包括阀盖70,阀盖70具有顶盖71和与顶盖71固定连接的环形侧壁72,顶盖71与环形侧壁72围成内腔73,环形侧壁72在轴向上远离顶盖71的一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翻折以形成环形翻边74,环形翻边74与柱塞3的内壁过盈配合。单向阀弹性件75和球形阀芯76设置在内腔73内,且单向阀弹性件75呈压缩状态地夹压在顶盖71和阀芯76之间。当第一油腔4的油压大于第二油腔5的油压时,阀芯76会受到液压油施加的沿轴向指向顶盖71的作用力,并压缩单向阀弹性件75,使得阀芯76与油通道6分离,单向阀7打开。
但是,上述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存在下述不足:阀盖7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柱塞3上,一旦所述过盈配合失效,则阀盖70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柱塞3上掉落下来,造成支撑在阀盖70上的单向阀弹性件75和阀芯76跟着阀盖70一起掉落,导致整个单向阀7失效。
此外,现有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还存在下述不足:柱塞3和壳体2之间的沉降时间控制主要通过柱塞3的外壁和壳体2的内壁的尺寸参数和圆度来控制,这会导致柱塞3和壳体2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并且组装难度也较大,因此整个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沉降时间不够稳定。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用于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制造成本较高,并且沉降时间不够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包括:具有中空孔的壳体;可移动地位于所述中空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设有第一油腔和油通道,并与所述壳体围成位于中空孔底部的第二油腔;单向阀,用于单方向地使液压油自所述第一油腔经由油通道流向第二油腔,所述单向阀包括位于所述油通道的阀芯、自阀芯的一端沿径向延伸的连接部、及自阀芯的另一端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一油腔内,而所述限位部位于第二油腔内;所述柱塞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径向上设有防止液压油泄漏的密封装置,所述单向阀的所述阀芯中上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泄漏通道。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O型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柱塞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O型密封圈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