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1122.0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叶宗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宗瑞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513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组织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营养丰富,它不仅含有4%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易吸收的氨基酸还包括维生素A、B、C等和多种矿物元素,更含有花青素,其具有抗氧化、抗突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发生等多种生理功能,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为长期保持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生产无病毒基础种,培养基是培育种薯的基础,培养基的好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质量。
目前以马铃薯叶片、茎段、叶柄、根等多种外植体进行了的再生植株培养,均采用多步成苗培养。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为:将马铃薯试管苗的叶片、茎段、叶柄、根等的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诱导30d左右后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再将愈伤组织转接分化培养基中再生植株,多步培养途径繁琐,再生率普遍较低且诱导时间长。一步成苗方法具有再生周期短,繁殖系数和再生频率高,易操作等优点,而针对马铃薯一步培养的培养基要求也很高。
中国专利申请CN102428868A公开了一种新型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基的研制,通过试验比较发现氮素营养的不同形态和配比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将MS培养基中氮源改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但该发明只考虑到氮源这一个因素而未对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其他物质进行充分考虑,所研制出的培养基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国专利申请CN105325295A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由马铃薯、葡萄糖、蔗糖、琼脂、碳酸钙、氯化钠和水组成,该发明引入马铃薯本体从而带入马铃薯自身的营养物质以及生长调节因子等结合其他营养物质蔗糖以及葡萄糖等的添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为提高培养基的培育效果,对马铃薯组织离体培养基的研究急需进一步深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所述基础培养基中的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的成分以终浓度计,包括:腺嘌呤0.5-2mg/L,萘乙酸0.1-0.4mg/L、活性炭0.04-0.08mg/L、吲哚乙酸0.05-0.1mg/L、谷胱甘肽0.5-2mg/L、泛酸钙0.05-0.2mg/L、胸腺嘧啶0.05-0.2mg/L、盐酸吡哆醇0.01-0.05mg/L。
优选的,所述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所述基础培养基中的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的成分以终浓度计,包括:腺嘌呤0.8mg/L,萘乙酸0.3mg/L、活性炭0.06mg/L、吲哚乙酸0.07mg/L、谷胱甘肽0.8mg/L、泛酸钙0.1mg/L、胸腺嘧啶0.1mg/L、盐酸吡哆醇0.03mg/L。
优选的,所述的基础培养基为MS培养基和马铃薯汁液按质量比3:2组成。
再优选的,所述的马铃薯汁液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土豆100g,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碎、捣烂如泥,用榨汁机绞取汁液即得。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相应质量的腺嘌呤、萘乙酸、活性炭、吲哚乙酸、谷胱甘肽、泛酸钙、胸腺嘧啶和盐酸吡哆醇依次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搅拌均匀,将pH调整至5.8,120℃灭菌20min即得。
MS培养基中具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能够保证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还能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马铃薯汁液中含有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对其本身的生长有益。
腺嘌呤(CAS号73-24-5):腺嘌呤分子式C5H5N5化学成分维生素B4,其化学名称为磷酸腺嘌呤,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酸,溶于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微溶于冷水、稀盐酸,不溶于乙醇和氯仿,是核酸的主要成分,参与RNA和DNA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宗瑞,未经叶宗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1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