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驻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8466.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友贵;王琦;阳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晓霞;魏嘉熹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驻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车辆的车速小于预定的车速阈值,环境湿度大于预定的湿度阈值,且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开关被拉起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是否为P挡;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开始计时;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这样,能够减小因卡钳夹紧制动盘过久而造成的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粘黏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驻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驻车制动(Electrical Park Brake,EPB)系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式的手刹功能。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是指将行车过程中的临时性制动和停车后的长时性制动功能整合在一起,并且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技术,其静态驻车功能通常包括:驻车夹紧力控制(Reduced clampforce)、高温再夹(High temperature reclamp)和溜坡再夹(Roll Away Detection)功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用于驻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驻车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车辆的车速小于预定的车速阈值,环境湿度大于预定的湿度阈值,且所述车辆的电子驻车开关被拉起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是否为P挡;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开始计时;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
可选地,所述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开始计时的步骤包括: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判断所述车辆所在的路面坡度是否小于预定的坡度阈值;当判定所述车辆所在的路面坡度小于所述坡度阈值时,开始计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判断所述车辆在最近一次点火循环过程中是否遇到降雨;所述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的步骤包括:
当判定所述车辆在最近一次点火循环过程中未遇到降雨,且到达预定的第一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当判定所述车辆在最近一次点火循环过程中遇到降雨,且到达预定的第二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其中,所述第一间隔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间隔时长。
可选地,所述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开始计时的步骤包括:当判定所述车辆的当前挡位为P挡时,向能够与所述车辆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计时请求,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
所述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预定的间隔时长后发送的唤醒消息;响应于所述唤醒消息,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
可选地,在所述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以使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控制卡钳释放预定的释放时长后再夹紧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进入溜坡再夹模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到达预定的间隔时长时,唤醒所述车辆的电子稳定系统,以由所述电子稳定系统检测所述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其中,所述溜坡再夹模式中再夹的夹紧力根据所检测的纵向加速度来确定。
可选地,在所述溜坡再夹模式中,再夹的夹紧力满足以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