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变矩器的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8423.5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8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朴真模;徐罡寿;孙荣锡;池豪镇;李明哲;魏判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1/24 | 分类号: | F16H41/24;F16F15/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刚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变矩器 减震器 | ||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7月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85990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这种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变矩器的减震器,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变矩器的减震器,其能够改善采用多片离合器的变矩器在低速下的轰隆声并抑制在高速下产生的不正常振动。
背景技术
通常,变矩器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从而利用流体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至变速器。变矩器包括泵轮、涡轮和导轮,所述泵轮接收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动力而旋转,所述涡轮借助从泵轮排出的油液旋转,所述导轮(或定子)使得返回泵轮的油液流在泵轮的旋转方向上定向从而增加扭矩变动量。
当作用在发动机上的负荷增加时,可能降低动力传输效率,从而变矩器具有直接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或者减震器离合器)。锁止离合器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的前盖和涡轮之间,从而允许来自发动机的旋转力直接传递至涡轮。
自动变速器车辆通常使用变矩器。然而,由于变矩器是涉及打滑的流体装置,因而引入变矩器离合器来改进燃料效率,变矩器离合器的工作覆盖面已经扩大。
通常,在低转速RPM的发动机中变矩器离合器的接合可以改进燃料效率,但是会引起在车辆中的噪音、振动、平稳性(NVH)问题,诸如轰隆声。为了改善由于直接接触区域的扩展而导致的NVH问题,通常降低变矩器内的扭转减震弹簧的刚度以降低旋转变动量。
避免在接合过程中引起NVH问题的另一个方案是变矩器离合器打滑控制。与非直接连接相比,变矩器离合器打滑控制降低变矩器的打滑量从而改善燃料效率,并且吸收发动机的旋转振动从而解决车辆的NVH问题,并且有利于行驶,因此通常使用变矩器离合器打滑控制。
变矩器离合器打滑控制引发摩擦热,从而热容量增加的多片离合器通常用于后轮变速器中,近来,多片离合器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整体长度被大大限制的前轮变速器。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变矩器的减震器,其能够在采用两个或者多个多片摩擦件和分离腔室的活塞的变矩器中提供对于扭转减震器的各个部件的设置以及在轴向方向上和纵向方向上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用于车辆变矩器的减震器可以包括:前盖;泵轮,其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前盖;涡轮,其面对所述泵轮设置;导轮,其设置在所述泵轮和所述涡轮之间,以用于改变从所述涡轮朝所述泵轮输送的油液流;驱动盘,其组装至连接至所述前盖的驱动毂;被动毂,被动盘可以组装至所述被动毂,其中,所述被动毂可以联接至侧板以支撑沿所述被动毂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内侧弹簧的第一端,所述内侧弹簧的第二端可以由保持板支撑,所述保持板支撑沿其圆周方向设置的外侧弹簧的第一端,所述外侧弹簧的第二端可以由被动板支撑;涡轮壳,其连接至涡轮毂,所述涡轮毂将扭矩传递至变速器;以及被动板连接至所述涡轮壳,其中,所述被动毂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支撑在空隙中,可以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保持板和所述涡轮毂支撑在空隙中;所述保持板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支撑在空隙中,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和所述涡轮壳支撑在空隙中。
保持板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支撑在空隙中,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由所述被动毂和所述涡轮壳支撑在空隙中。
所述保持板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支撑在空隙中,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由所述侧板和所述涡轮壳支撑在空隙中。
连接至所述被动毂的所述侧板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壳支撑在空隙中,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由所述涡轮毂与所述保持板支撑在空隙中。
被动毂可以与涡轮毂同轴设置,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在空隙中连接至所述侧板,以支撑并压缩在所述被动毂的圆周上的内侧弹簧从而将扭矩传递至保持板。
所述外侧弹簧和所述内侧弹簧可以吸收旋转方向上的振动和冲击,连接至所述被动板的涡轮壳可以通过所述涡轮毂将驱动扭矩传递至变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8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行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通道表决系统的表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