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和冲击吸收增强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956.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3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片圣敦;金昌东;金珉洙;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B11/16 | 分类号: | B29B11/16;B29C70/68;B29C65/56;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韩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单元 及其 制造 方法 增强 | ||
1.一种冲击吸收单元,所述冲击吸收单元设置在形成车身的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吸收冲击,所述冲击吸收单元包括:
第一吸收体,所述第一吸收体包含复合材料并且从内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朝向外部构件突出并且具有在第一吸收体中形成的打开的接收空间;和
第二吸收体,所述第二吸收体包含复合材料并且从外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朝向内部构件突出使得第二吸收体插入打开的接收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一吸收体包括:
缓冲部分,所述缓冲部分附接至内部构件并且被构造成当碰撞负荷施加至外部构件时与所述第二吸收体接触;和
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从缓冲部分朝向外部构件延伸并且将第二吸收体接收在打开的接收空间中,
其中,在接收部分的外部表面中形成向内凹陷的第一断裂凹口,并且
在第二吸收体的外部表面中形成向内凹陷的第二断裂凹口,并且第二断裂凹口的深度大于第一断裂凹口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吸收体的突出端部与外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间隔开,并且第二吸收体的插入打开的接收空间中的端部与打开的接收空间的内侧的表面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吸收体突出的长度大于所述打开的接收空间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其中,所述接收部分在垂直于接收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呈现的横截面为封闭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其中,所述接收部分的在对应于第一断裂凹口的位置处在垂直于接收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呈现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吸收体的在对应于第二断裂凹口的位置处在垂直于第二吸收体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呈现的横截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其中,外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与接收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缓冲部分的端部与第二吸收体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7.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冲击吸收单元设置在形成车身的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吸收冲击,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增强纤维和树脂来成型第一吸收体,第一吸收体具有在其第一侧上打开的接收空间,并且将第一吸收体的第二侧联接至内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
使用增强纤维和树脂来成型第二吸收体,第二吸收体具有突出的形状;
将第二吸收体联接至外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以及
将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组装使得第二吸收体插入第一吸收体中形成的打开的接收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联接包括:
将所述第二吸收体设置在模具中;
在模具中的第二吸收体上堆叠预制件;以及
封闭所述模具并且在模具中注入树脂从而形成外部构件,从而将第二吸收体与外部构件整体地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联接包括:
将第二吸收体设置在模具中;
在所述模具中的第二吸收体上堆叠预浸材料;以及
封闭模具并且向模具施加压力,从而将第二吸收体与外部构件整体地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成型包括将第二吸收体成型为在第二吸收体的端部设置凸缘,并且
其中联接包括:
在外部构件中形成通孔,所述通孔具有阶梯结构使得通孔在外部构件的外侧的表面上的直径对应于凸缘的直径,并且通孔在外部构件的内侧的表面上的直径小于凸缘的直径;以及
在从外部构件的外侧的表面的方向上将设置有凸缘的第二吸收体插入通孔使得第二吸收体与外部构件联接,并且使用粘合剂将第二吸收体与外部构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9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