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铜箔及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9577.2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H01L21/48;H01M10/613;H01M10/623;H01M10/653;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肖威;刘金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铜箔 石墨 复合材料 | ||
1.一种散热铜箔,包括:
(a)大于90%的铜含量;
(b)介于280至900(克/平方公尺)的单位面积重量;
(c)该铜箔包括两表面,所述两表面包括辊筒面及沉积面;
(d)该铜箔的沉积面具有不超过1.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以及
(e)该铜箔具有介于44至68达因/厘米的表面张力。
2.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该铜箔的辊筒面具有不超过2.5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
3.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该铜箔的辊筒面在60°光入射角具有低于180的MD光泽度。
4.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该辊筒面具有介于1.1至2.5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
5.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该沉积面具有介于0.3至1.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
6.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基于L*a*b*色彩系统,该沉积面的明度L*是介于20至40。
7.如权利要求6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基于L*a*b*色彩系统,该沉积面的a*值是介于6至11,该沉积面的b*值是介于3至8。
8.如权利要求1的散热铜箔,其特征在于,该铜箔具有大于30nm的粒径。
9.一种复合散热结构,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箔;
黏着层;及
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
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是位于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与铜箔接触的另一侧的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的表面上,或位于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与铜箔接触的另一侧的该铜箔的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的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是具有介于3至50微米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9的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包括相对于该铜箔的表面,且基于L*a*b*色彩系统,所述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的表面的明度L*介于20至60。
12.如权利要求9的复合散热结构,进一步包括另一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俾使二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与该铜箔的辊筒面及沉积面接触。
13.如权利要求9的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经压力固结的石墨烯层包括水性黏着剂、石墨烯粉体及选自碳黑、石墨及其组合的导电材料。
14.一种复合散热结构,包括:
电解铜箔,具有介于280至900克/平方公尺的单位面积重量并包括两表面,所述两表面包括辊筒面及沉积面,且该电解铜箔的沉积面具有介于0.3至1.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
该电解铜箔具有介于44至68达因/厘米的表面张力;以及
与该电解铜箔组合的石墨烯层,该石墨烯层是与该电解铜箔的辊筒面及沉积面的至少一者接触;
其特征在于,该石墨烯层包括相对于该电解铜箔的表面,且基于L*a*b*色彩系统,该石墨烯层的表面的明度L*介于20至60。
15.如权利要求14的复合散热结构,进一步包含另一石墨烯层,俾使二该石墨烯层与该电解铜箔的辊筒面及沉积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95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