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1442.1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鞠再昌;黄圣旭;孙宇哲;赵源珉;权贤植;蒋旭镇;池晟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燕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变速器 行星 齿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九个或更多个前进速度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倒挡速度通过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实现,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第四、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七、第八和第九旋转元件;第四行星齿轮组,具有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旋转元件;以及8个轴元件。
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31663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自动变速器,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其通过以减少的配置实施至少前进9-速度来改善动力输送性能且提高燃料消耗,并通过利用发动机的低旋转速度范围内的驱动点来减少车辆的运行噪声。
背景技术
通常,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已经对变速档的多档进行了研究以提高燃料消耗并使车辆的驾驶性能最大化。特别地,油价成本的增加导致对提高车辆燃料消耗的需求。因此,已经进行了减少重量并提高发动机燃料消耗的研究以减小发动机的尺寸。例如,已经对自动变速器进行了研究以通过变速档的多档同时确保驾驶性能和燃料消耗竞争力。然而,在自动变速器中,随着变速档的数量增加,行星齿轮组的内部部件数量增加。换句话说,变速器的长度增加且安装能力、制造成本、重量以及动力输送效率可能减少。
因此,在自动变速器中,为了增加自动变速器的燃料消耗,通过变速档的多档的增强效果需要开发以最少数量的所需部件引起最大效率的行星齿轮系。因此,自动变速器实施8-速或更大的换挡以安装在车辆内。持续需要实施8-速或更大的变速档的行星齿轮系的研发。
然而,自动变速器的一般8-速或更多通常形成有3个或4个行星齿轮组以及5个或6个控制元件(例如,摩擦元件)。换句话说,总长度增加且可能使安装能力退化。为了形成自动变速器的多档变速档,已适用在行星齿轮组上设置行星齿轮组的双排结构或可应用爪形离合器代替湿控制元件。然而,由于爪形离合器的应用,结构可能受到限制且换挡感觉可能退化。
上述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含有不构成在该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以减少的配置具有至少前进9-速度或更多以及至少倒挡1-速度或更多的变速档,并通过利用发动机的较低旋转速度范围内的驱动点减少车辆的运行噪声。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其可包括:输入轴,其配置成接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其配置成输出动力;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四、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七、第八和第九旋转元件;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具有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旋转元件;第一轴,其连接第一旋转元件和第四旋转元件且与输入轴选择性地连接或与变速器外壳选择性地连接;第二轴,其连接第二旋转元件、第六旋转元件、第七旋转元件和第十旋转元件;第三轴,其与第三旋转元件连接并与输入轴选择性地连接;第四轴,其与第五旋转元件连接;第五轴,其与第九旋转元件连接;第六轴,其与第八旋转元件连接并与输出轴直接连接;第七轴,其与第十一旋转元件连接并与输入轴直接连接;以及第八轴,其与第十二旋转元件连接并与第六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轴和第五轴各自可与变速器外壳选择性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为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可分别为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七、第八和第九旋转元件可分别为第三太阳齿轮、第三齿圈和第三行星架。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旋转元件可分别为第四太阳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1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平转换器件、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