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硬度挤出型硅橡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7643.2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8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詹学贵;胡盛;傅建勋;江小牛;谢江;王鑫;周汴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5;C08L83/06;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5/14;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度 挤出 硅橡胶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硬度挤出型硅橡胶,该硅橡胶以平均分子量为55‑75万,平均乙烯基摩尔含量0.4%‑0.55%的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母胶,并加入补强白炭黑,硅微粉,结构化控制剂,乙烯基封端的甲基乙烯基硅油,内脱模剂,抗黄剂,氧化镁,氧化铈;本发明制备的硅橡胶在高温硫化后具有硬度高、回弹高,较高的伸长率及抗撕裂性能等,能适用于工业胶辊、压轮、密封圈、密封件等硅胶杂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硬度挤出型硅橡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硅橡胶经高温硫化后具有硬度高、回弹高,较高的伸长率及抗撕裂性能等,能适用于工业胶辊、压轮、密封圈、密封件等硅胶杂件。
背景技术
硅橡胶混炼胶由于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耐环境性、电气绝缘性、低压缩永久变形性及耐疲劳性等诸多方面的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汽车、机械制造、化工、食品、日用品、医疗卫生等领域。近年来,对硅橡胶的性能要求日益增高,特别是对适用于工业胶辊、压轮、密封圈、密封件等产品的80度及以上的硅橡胶,要求较高的硬度、高回弹,较低的压缩永久变形,同时,要求较高的伸长率和抗撕裂性能,才能在生产工序中不会有破裂,保证其承压能力和使用寿命,在生产方面,双二四硫化剂是生产挤出成型硅橡胶中的最常使用的硫化剂,其分解温度低,硫化速度快;但分解的副产物解2.4-二氯苯甲酸和2.4-二氯苯的不仅有毒性而且能导致制品喷霜,影响混炼胶制品的美观,生产时需要通过二段硫化处理除去硫化剂的分解产物。但现有技术中的硅橡胶经过二段处理后的制品硬度、伸长率及抗撕裂性能降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橡胶组合物,该硅橡胶组合物在经过二段硫化后仍具备高硬度,高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高回弹及低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并且外观为半透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硅橡胶组合物即使不经过二段硫化也不会产生喷霜现象,同时还能拥有较高硬度,较高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高回弹及低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高硬度挤出型硅橡胶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所述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由低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以及高乙烯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合组成,混合而成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平均分子量为55-75万,平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4%-0.55%。
所述的低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质量份数为30-50份,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3%-0.05%;所述的中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质量份数为45-60份,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8-0.5%;所述的高乙烯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质量份数为3-6份,乙烯基摩尔含量为5%-12%。
所述补强白炭黑由70-100wt%的沉淀法白炭黑和0-30wt%的气相法白炭黑混合组成,其中沉淀法白炭黑以及气相法白炭黑的比表面积均不低于150m2/g。
所述的结构化控制剂包括羟基硅油、乙烯基羟基硅油、二苯基二羟基硅油、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硅氮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所述的乙烯基封端的甲基乙烯基硅油的黏度为3000-10000cst,乙烯基摩尔含量为5.0-15.0%。
所述的内脱模剂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镁、月桂酸锌、月桂酸镁、棕榈酸、油酸、月桂酸、硬脂酸等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所述的抗黄剂为含氢硅油,所述含氢硅油中氢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为了便于添加,本发明将抗黄剂制备成膏状物,膏状物中含氢硅油质量含量占25%,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占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