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3984.0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颜怡恰;颜贻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3/04 | 分类号: | C07D4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菅秀君 |
地址: | 32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嘌呤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嘌呤,化学名称是2,6-二羟基嘌呤,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可以作为 合成各种黄嘌呤类衍生物的基础原料,也可以作为合成黄嘌呤核苷类药物的基础原料,同 时是发酵法生产各种核苷类产品的促进剂。
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在180℃的温度下,4-氨基-5-甲酰胺基脲嗪和甲酰胺缩合得到黄嘌呤化合物;
(2)5-氨基-4-咪唑酰胺和碳酸二乙酯在乙醇钠溶液中回流,产物再经离子树脂处 理得到黄嘌呤化合物;
(3)在175℃-180℃油浴中,4-氨基-5-咪唑酰胺盐酸盐和尿素熔融缩合得到黄嘌 呤化合物。
上述合成方法采用基础的化工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品,反应过程中,一 方面,反应需要在高温或者大量有机溶剂条件下进行,工艺条件恶劣,生产过程安全性差, 对环境影响大;另一方面,工艺步骤复杂导致副反应多,降低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造成 生产成本高。
鸟嘌呤化合物,化学名称是2-氨基-6-羟基嘌呤,与黄嘌呤化合物化学结构接近, 它们的主体结构相同,都是嘌呤环,取代基位置相同,都在2位和6位,并且6-位取代基都是 羟基,只有2-位取代基不同,目前,鸟嘌呤化合物除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外,还可以从鸟苷酸 解制备乙酰核糖时得到,鸟苷酸解制备乙酰核糖时产生等分子的副产物鸟嘌呤化合物,相 比化学合成,从鸟苷酸解的副产物中获得鸟嘌呤化合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且鸟苷目前可 通过发酵法大量制备,因此,鸟嘌呤化合物也可以大量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制备黄嘌呤化合物生产成 本高、生产过程安全性差以及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式Ⅰ化合物所示鸟嘌呤或鸟嘌呤衍生物依次经重氮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式Ⅱ化 合物所示的黄嘌呤,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
R1选自氢或乙酰基;
R2选自氢或乙酰基。
作为优选,所述重氮化反应中重氮化试剂包括无机酸和亚硝酸盐化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或磷酸,优选硫酸。
作为优选,所述式Ⅰ化合物和无机酸的摩尔比为1:1~1:1.1。
作为优选,所述亚硝酸盐化合物选自亚硝酸钾或亚硝酸钠,优选亚硝酸钠。
作为优选,所述式Ⅰ化合物和亚硝酸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1:1.2。
作为优选,所述重氮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0℃-100℃。
作为优选,所述重氮化反应的时间为30~60min。
作为优选,所述重氮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反应溶剂为水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 液,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或丁醇。
作为优选,所述黄嘌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后处理步骤:采用碱液调节混合 物溶液的pH值,降温后所述黄嘌呤化合物结晶析出,过滤、烘干得到所述黄嘌呤化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的原料价廉易得;
2.通过常规易行的重氮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专一,无副反应发生;
3.反应在水相中完成,简捷、安全、环保,不存在安全隐患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4.反应收率高,收率可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为市购,各操作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从现有技术中能 够得到的操作方法。
实施例1
在2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0%乙醇水溶液180ml,缓慢加入质量浓度≥95%的浓 硫酸5g(0.048mol),边加浓硫酸边搅拌水溶液,将质量浓度≥95%的浓硫酸稀释成硫酸溶 液,另取烧杯,将3.5g亚硝酸钠(0.051mol)溶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备亚硝酸钠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3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