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取代芴衍生物的氟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9827.6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谢吴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7/093 | 分类号: | C07C17/093;C07C23/40;C07C45/28;C07C45/63;C07C49/697;C07D3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衍生物 氟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化方法,可将芴酮衍生物方便地转化为2-溴-7-碘-9,9-二氟-9H-芴(1)或2,7-二溴-9,9-二氟-9H-芴(3)等氟化芴衍生物。化合物(1)和(3)是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雷迪帕维的合成中间体。
技术背景:
文献报道了从芴或芴酮衍生物经氟化反应合成化合物1和3。
一些文献(Scott,R.W.;Vitale,J.P.;Matthews,K.S.;Teresk,M.G.;Formella,A.;Evans,J.W.WO2013184702A1;Link,J.O.;Taylor,J.G.;Xu,L.;Mitchell,M.;Guo,H.;Liu,H.;Kato,D.;Kirschberg,T.;Sun,J.;Squires,N.;Parrish,J.;Keller,T.;Yang,Z.-Y.;Yang,C.;Matles,M.;Wang,Y.;Wang,K.;Cheng,G.;Tian,Y.;Mogalian,E.;Mondou,E.;Cornpropst,M.;Perry,J.;Desai,M.C.,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13,57,2033-2046.)报道了化合物1及1的主要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根据文献报道,化合物1及其主要中间体通常由化合物2直接氟化获得(式1):
上述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首先使用KHMDS或LiHMDS等高活性的强碱将化合物2脱质子,操作要求较高;氟化反应需低温进行,且必须使用价格昂贵的NFSI作为氟化剂型。HMDS盐和NFSI的分子量均较大,后处理时产生大量废试剂,更导致该步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较差。
另外一些文献报道了合成中间体3的氟化方法:中间体3可由化合物5(由化合物4氧化而得)出发,采用与化合物1不同的氟化方法制得(式2)。第一种方法(Baskaran,S.;Grimes,R.M.;Kazmierski,W.M.;Leivers,M.R.WO2013022810A1;Delaney,W.E.;Link,J.O.;Mo,H.;Oldach,D.W.;Ray,A.S.;Watkins,W.J.;Yang,C.Y.;Zhong,W.WO2012087596A1;Delaney,W.E.I.V.;Lee,W.A.;Oldach,D.W.;Rousseau,F.WO2011156757A1;Ray,A.S.;Watkins,W.J.;Link,J.O.;Oldach,D.W.;Delaney,W.E.I.V.WO2013040492A2)利用BAST对化合物5进行直接氟化,其成本较高,收率较低,且大量使用BAST试剂仍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第二种方法(Vandyck,K.;Verschueren,W.G.;Raboisson,P.J.-M.B.WO2013098313A1)利用乙二硫醇将化合物5转化为硫代缩酮6后,再利用氧化剂(NIS)以及氟化试剂(HF-Py络合物)在超低温下进行氧化氟化反应,获得化合物3;该方法采用的NIS价格昂贵,且需要超低温反应条件,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氟化方法,可用于化合物1和3的合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将化合物2氧化为芴酮(8),或将化合物7碘化为芴酮(8),再将芴酮(8)保护为缩酮(9)。新的氟化方法以缩酮(9)为原料,用适合的氧化剂和氟化剂的组合,得到氟代芴衍生物1。采用同样方法,可将已知的缩酮(6)氧化氟化为产物(3)(式3)。
1)化合物2到化合物8的转化:将化合物2悬浮于醋酸和醋酐的混合液中,于-30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下用重铬酸钾、重铬酸钠或三氧化铬氧化为芴酮(8)。当采用三氧化铬为氧化剂,常温反应16h时,该步收率可达85%。
2)化合物7到化合物8的转化:将化合物2溶于水,醋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碘元素,并以高锰酸钾、高碘酸钠、高碘酸、碘酸钠、碘酸钾或氯化碘为氧化剂,在2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碘化反应,获得芴酮(8)。当采用碘元素和高碘酸的组合,于80摄氏度反应16h后,可获得90%收率的化合物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9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