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04227.X | 申请日: | 2016-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张广庚;陈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芯片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低功耗、低热、高亮度、防水、微型、防震、易调光、光束集中、维护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等领域。
目前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通常会采用LED芯片作为背光源,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LED芯片的亮度要求越来越高。常用的LED芯片为追求亮度高,版型设计主要以P电极加上单引脚,透明导电层设计非常薄。这样就导致LED芯片抗静电能力(ESD)介于2500V-4000V(也就是人体模式),这样的LED芯片抗静电能力较弱,封装应用存在失效风险,LED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容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能力、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芯片,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
位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上的发光层;
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P型半导体层;
位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的电流阻挡层、以及位于P型半导体层上且覆盖电流阻挡层的透明导电层;
位于透明导电层上且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P电极、以及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N电极,所述P电极包括电极主体部及沿主体部向N电极一侧延伸的引脚电极;
所述电流阻挡层位于P电极下方,所述电流阻挡层在临近于N电极一端设置为向两侧凸出的凸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结构为水滴形结构、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阻挡层的平面面积大于所述P电极的平面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电极的正投影位于电流阻挡层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3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底为蓝宝石、Si、SiC、GaN、ZnO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型半导体层为P形GaN,所述N型半导体层为N型GaN,所述发光层为GaN或InGaN。
相应地,一种LED芯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衬底;
在衬底上外延生长形成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
刻蚀N型半导体层形成N型半导体台面;
在P型半导体层上形成电流阻挡层;
在电流阻挡层上形成覆盖所述电流阻挡层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层及N型半导体台面上分别形成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P电极和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的N电极,其中,所述P电极包括电极主体部及沿主体部向N电极一侧延伸的引脚电极,所述电流阻挡层在临近于N电极一端设置为向两侧凸出的凸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结构为水滴形结构、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电极的正投影位于电流阻挡层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变电流阻挡层的形状,能够增大电流分布区域,使电流进行横向扩展,从而有效的提高LED芯片的抗静电能力,有效的降低封装应用端LED芯片失效的风险,提高了LED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1b为现有技术中LED芯片的侧剖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
图2a、2b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LED芯片的侧剖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LED芯片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保健药酒
- 下一篇:N型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