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储罐和移动容器用9Ni钢/不锈钢复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5378.6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0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李占杰;张汉谦;闵秉栋;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B32B15/18;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移动 容器 ni 不锈钢 复合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LNG储罐和移动容器用9Ni钢/不锈钢复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钢板包括基层和覆盖在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复层,所述基层为9Ni钢,所述复层为奥氏体不锈钢。本发明经过坯料表面处理、焊合、加热、冷却、轧制、热处理工艺得到所述复合钢板,其复合界面剪切强度≥210MPa,‑196℃低温夏比冲击功≥100J,抗拉强度为680~820MPa,屈服强度≥50MPa,延伸率≥18%,剩磁强度≤30高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板生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LNG储罐和移动容器用9Ni钢/不锈钢复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包括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和未来的海底可燃冰等,因其储量巨大,相对清洁环保而倍受世界耗能大国的青睐。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至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达165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达到530亿立方米左右。预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2680亿立方米,包括国内资源1940亿立方米和进口740亿立方米;2020年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4310亿立方米,包括国内资源2700亿立方米和进口1610亿立方米。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增至9%,到2020年将继续提升至12%。
通常,天然气经液化后体积可缩小600倍,以-162℃液化天然气(liquided NatureGas,以下简称LNG)的形式存放在各种移动容器和固定储罐之中,以实现LNG的运输和存储。天然气供应量的急剧攀升将给各种容积的LNG移动容器和LNG储罐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给制造这些容器和储罐所用的材料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制造LNG容器和储罐所用的材料必须要在≤-162℃的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必要的强度。其中,LNG移动容器和LNG储罐所用的材料通常是单纯的奥氏体不锈钢或含Ni在9%左右的9Ni钢。这两种材料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极佳的低温性能,即便是在-196℃下仍能保持着良好的低温韧性。
然而,用来制造LNG容器和LNG储罐,单纯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单纯的9Ni钢各有优缺点。奥氏体不锈钢的最大优点是防锈,不需要涂油漆,不产生磁化,它的缺点是强度偏低,其屈服强度仅为9Ni钢的40%左右,这就相当于在同等承载条件下,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板制造LNG容器、储罐所需要的钢板厚度理论上要比9Ni钢板厚一倍以上。因此,即使考虑了不锈钢的单价仅为9Ni钢的60%左右,但其综合性价比仍较9Ni钢低。此外,当奥氏体不锈钢钢板达到一定厚度后,其生产制造和焊接施工也将变得十分困难。
正是因为上述特点,目前容积较小的LNG移动容器和小型LNG储罐一般采用单纯的奥氏体不锈钢制作,而对于大型LNG储罐(如容积大于等于5万立方米以上)则主要采用单纯的9Ni钢板制作。此外,对自重有严格限制的车载或船载LNG移动容器也倾向于采用单纯的9Ni钢板制作。随着LNG储罐的大型化,9Ni钢板在此行业内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奥氏体不锈钢钢板。
然而,在现有冶金工艺技术下,9Ni钢板的生产制造工艺却比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生产制造更加复杂,更加困难。9Ni钢板现有生产工艺的不足如下:
1)9Ni钢在加热轧制过程中,板坯上生成的高温氧化铁皮致密,无法通过高压水除鳞等方式完全去除,导致成品钢板表面发生翘皮、麻坑等缺陷,严重时甚至报废。
为此,现有生产工艺是9Ni钢坯在加热轧制之前必须进行扒皮处理,并在扒皮后的钢坯上下表面上涂抹特殊的防高温氧化涂料,以防止和减少钢坯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高温氧化铁皮。而高温氧化铁皮一旦生成,就很难在轧制过程中加以清除。
2)9Ni钢板容易磁化。如果9Ni钢板剩磁强度超标,如大于等于50高斯,则容易导致在钢板焊接过程中发生“偏弧”现象,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5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调试的舵机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智能管线包